字好书
荆门上张丞相

《荆门上张丞相》

时间: 2025-07-27 08:17:29

诗句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7:29

原文展示:

荆门上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白话文翻译:

我在荆门与丞相张公相聚,感慨自己才疏学浅,无法为国效力。南风吹来,仿佛在召唤我去阐述治国之道,丞相的阁楼依然敞开着。见到丞相,心中不禁欢喜,然而却又感到沮丧,只能在这草地上沉迷。坐在徐孺的榻上,频频与李膺共饮,听着柳树上的蝉鸣,转眼又看到梅花在雪中绽放。四季轮回,年华已尽,远行的旅程催促着我归去。夕阳西下,我仰望归来的鸟儿,沙边的鱼却厌倦了阳光的暴晒。静静地听着宣室的召唤,星星高挂在三台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门:荆门是长江上的一个地名,古时是荆国的都城。
  • 丞相:古代官职,类似于今天的总理,负责国家大政。
  • 南风:春天的南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徐孺:指的是著名的隐士,寓意隐士生活的清淡。
  • 李膺:古代名士,常与文人相聚,象征友谊和才华。
  • 宣室:指的可能是汉代的宣室,象征着高贵的召唤。

典故解析:

  • 张丞相:张公为东汉丞相张温,常被后人拿来与治国理政相关的典故。
  • 蝉鸣柳:蝉鸣是夏季的象征,柳树是古代文人寄托情感的意象。
  • 三台:古代星官,象征着天上的星辰与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40年。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与王维齐名,被誉为“王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在荆门游览时,正值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期。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卑以及对友人张丞相的钦佩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和对政治的憧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荆门上张丞相》是一首描绘怀才不遇的抒情诗。孟浩然通过对荆门的描写,表达了他与丞相张公的相聚之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卑。诗中描绘了南风、蝉鸣、梅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感伤的氛围。诗人坐在徐孺的榻上,与李膺共饮,反映了友谊的温暖与内心的孤独。四时年的流逝,千里旅程的催促,生动地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孟浩然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赋予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层次。特别是“蝉鸣柳”与“雪间梅”的对比,既表现了时节的变换,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欢愉又充满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共同治理荆国,感到自己才疏学浅,无法招揽贤才。
  •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南风吹动,仿佛在召唤我去阐述治国之道,而丞相的阁楼依然敞开。
  • 觏止欣眉睫,沉沦拔草莱。:见到丞相的那一刻心中欢喜,但又感到沮丧。
  •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坐在徐孺的榻上,与李膺频频举杯相饮。
  •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听着柳树上的蝉鸣,转眼又看到雪中梅花的绽放。
  •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四季轮回,年华已尽,远行的旅程催促我归去。
  •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夕阳西下,我仰望归来的鸟儿,沙边的鱼却厌倦了阳光的暴晒。
  •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静静地听着宣室的召唤,高悬的星星在三台之上。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感慨,如“蝉鸣”与“梅花”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温暖与希望。
  • 蝉鸣:代表生命的短暂与夏季的热烈。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星辰:暗示命运与理想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丞相”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维
    • B. 张温
    • C. 李膺
    • D. 孟浩然
  2. “四时年籥尽”中的“年籥”意指:

    • A. 年龄
    • B. 诗歌
    • C. 时光
    • D. 风景
  3.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答案:

  1. B. 张温
  2. C. 时光
  3. 答案示例:南风、蝉鸣、梅花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加清新自然,后者则更显沉静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垓下歌 盘山 其一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一 观沧海 送妻弟魏生还里 戚将军赠宝剑歌 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登太白楼 朅来 其一 酬玉汝 其二 酬玉汝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役 齒字旁的字 范文 巳字旁的字 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伺间候隙 子衣 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凶酷 握发吐哺 斩头沥血 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融光 十死不问 危机四伏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