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4:56
自洛之越
作者: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三十年间的挣扎和无奈,虽然有志向但未能有所成就。他为了寻求山水之美而游历吴越,对繁华的洛京感到厌倦。乘着小舟在湖海中漂流,向谢公卿长揖致敬。诗人决定在杯中寻找乐趣,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湖北汉川。他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享有盛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孟浩然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未能如愿以偿之际。他选择离开繁华的洛京,向往自然和隐逸的生活,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自洛之越》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开头“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浓缩了诗人对三十年人生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对比。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水寻吴越”,这不仅是对美好自然的追求,更是一种心灵的逃避,表现出他对繁华洛京生活的厌倦。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谢公卿的提及则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与敬仰。最后一句“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表明了诗人最终选择享受当下的生活,抛开对名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失落与向往
C. 快乐
“山水寻吴越”中的“吴越”指的是?
A. 一个人名
B. 自然风光
C. 两个国家
诗中提到的“谢公卿”是指谁?
A. 一个诗人
B. 一个历史名士
C. 一位皇帝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将进酒》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洛之越》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