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19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竹树在阳光下渐渐茂盛,窗前的景致也显得愈加幽静。
世俗与尘世的纷扰远离我,鸟儿的鸣唱使得环境更加宁静。
春光似乎要洒满大地,山的颜色依然在寒冷中映照。
我独自收起万物的喧嚣心绪,在这里与棋局一较高下。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historian。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推崇“文以载道”,注重文学的道德教育功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与个人生活中经历了诸多波折之时。他在一处棋轩中,借助下棋的情境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幽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平和。诗的开头以“竹树日已滋”引出环境的生机,给人一种春天的气息,竹树的茂盛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接着通过“轩窗渐幽兴”展现了一个静谧的空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闲适感。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中,作者通过远离世俗的描述,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鸟鸣声声,仿佛是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令人心旷神怡。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将视线转向棋局,表现出他在静谧中独自思考的状态,“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意在表达在棋局中与自己对话的乐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富有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哲思与超然的态度。无论是自然景致的描绘,还是对棋局的沉浸,都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鸟语知境静”让鸟鸣仿佛能感知环境,增强了诗的生动感;“春光霭欲布”则用“霭”来形容春光的柔和,增添了意境的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与棋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世纷扰的情感,体现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竹树日已滋”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命的活力
B. 秋天的萧条
C. 冬天的冰冷
答案:A
“人间与世远”中“世”指代什么?
A. 自然
B. 尘世纷扰
C. 生活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万籁心”意指?
A. 所有声音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