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2:03
《水调歌头》(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
作者:刘克庄 〔宋代〕
怪事广寒殿,此夕不开关。
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
只在浮云深处,谁驾长风挟取,
明镜忽飞还。
玉兔呼不应,难觅臼中丹。
酒行深,歌听彻,笛吹残。
嫦娥老去孤另,离别匹如闲。
待得银盘擎出,只怕玉峰醉倒,
衰病不禁寒。
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
这夜在广寒宫中真是怪事,今夜居然不打开宫门。
树林间的乌鹊在庆贺,暂时得以安宁一枝。
月亮只在浮云深处,不知是谁驾着长风来取,
明月忽然又飞回去。
玉兔的叫声无人应答,难以寻觅臼中的丹药。
酒喝得深沉,歌声听得彻底,笛声已经残弱。
嫦娥已年老,孤独得如同闲散的旁观者。
等到银盘再高高举起,只怕玉峰会醉倒,
衰老病痛无法抵挡寒冷。
你一去我想睡,辜负了这湖光山色。
刘克庄,宋代诗人,字梦得,号天池,晚号百川。他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代表了宋代词风的高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描写,风格豪放而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水调歌头》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告别之际,正值中秋之夜,诗人未能见到明月,心中充满失落之感。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以及对月亮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刘克庄的《水调歌头》在形式上承袭了唐宋词的传统,运用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全诗以广寒殿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中秋夜,诗人虽与友人共饮,却因未见明月而感到孤单与无奈。
诗中开头的“怪事广寒殿”引出了一系列关于月亮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接下来的“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则暗示着即使没有月光,依旧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安慰。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对月亮的渴望愈发显露,“玉兔呼不应,难觅臼中丹”流露出对孤独和失落的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尤其在“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一句中,诗人将离别、思念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是刘克庄情感表达的典范之作。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渴望与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孤独、失落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映射出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营造了氛围,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刘克庄的《水调歌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玉兔”象征什么?
“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的意思是:
《静夜思》(李白)
主题相似,表现对月亮的思念。
《夜泊牛津》(王安石)
同样探讨离别与孤独。
这些作品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