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拟咏怀诗 十五

《拟咏怀诗 十五》

时间: 2025-04-24 18:58:37

诗句

六国始咆哮。

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

翻征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

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

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

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

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

无复有申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58:37

原文展示: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

白话文翻译:

六国开始咆哮,纵横交错尚未定局。想要争夺连城的宝玉,反而征召了缩酒的茅草。折断的骨骸还能换取子女,登上灶台已经悬挂了鸟巢。壮丽的冰层刚刚裂开地面,盲目的风正在折断胶。轻云飘过马蹄,明月照亮弓弰。楚国的军队正围攻巩,秦国的士兵还未下崤山。这才明白千载之内,再也没有申包胥。

注释: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 咆哮:形容战争的激烈。
  • 纵横:指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
  • 连城玉:比喻极为珍贵的宝物。
  • 缩酒茅:指用茅草过滤酒,比喻无用之物。
  • 折骸:指战争中死伤惨重。
  • 登爨:登上灶台,指生活困苦。
  • 悬巢:比喻生活艰难。
  • 壮冰:指坚硬的冰层。
  • 盲风:指狂风。
  • 弓弰:弓的两端。
  • 申包: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赋、文。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拟咏怀诗十五》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庾信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六国战乱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诗中“六国始咆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而“纵横未定交”则进一步强调了战局的混乱。诗中的“欲竞连城玉”与“翻征缩酒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意义和浪费的深刻认识。后文通过“折骸犹换子”、“登爨已悬巢”等意象,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后,“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一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庾信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国始咆哮:描绘六国战争的激烈。
  2. 纵横未定交:形容战局的混乱。
  3. 欲竞连城玉:比喻各国争夺珍贵宝物。
  4. 翻征缩酒茅:比喻战争的无意义和浪费。
  5. 折骸犹换子:形容战争的残酷,死伤惨重。
  6. 登爨已悬巢:比喻生活困苦。
  7. 壮冰初开地:形容冰层裂开,比喻战局的变动。
  8. 盲风正折胶:形容狂风猛烈。
  9. 轻云飘马足:形容战马奔驰的轻盈。
  10. 明月动弓弰:形容月光照亮弓箭。
  11. 楚师正围巩:形容楚国军队围攻巩。
  12. 秦兵未下崤:形容秦国军队还未攻下崤山。
  13. 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连城玉”比喻珍贵宝物,“缩酒茅”比喻无用之物。
  • 对仗:如“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形成工整的对仗。
  • 拟人:如“盲风正折胶”将风拟人化,形容其猛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战争的无意义和浪费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六国咆哮:战争的激烈。
  • 连城玉:珍贵宝物。
  • 缩酒茅:无用之物。
  • 折骸:战争的残酷。
  • 悬巢:生活困苦。
  • 壮冰:战局的变动。
  • 盲风:狂风猛烈。
  • 轻云:战马奔驰的轻盈。
  • 明月:月光照亮弓箭。
  • 申包:英雄人物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国始咆哮”一句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和平的景象 B. 战争的激烈 C. 社会的安定 答案:B

  2. “欲竞连城玉”中的“连城玉”比喻什么? A. 无用之物 B. 珍贵宝物 C. 普通物品 答案:B

  3. “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对外敌入侵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庾信《拟咏怀诗十五》与杜甫《春望》:都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庾信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而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元夕 上元 木兰花/玉楼春 其七 七夕 凤衔杯 中秋月 睿恩新 相思儿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面相窥 失指 大厦将颠 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僮隶 力尽神危 尢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迈种 忧国奉公 庸藐 穴宝盖的字 老子长孙 秋胡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