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10:18
碎语琼铃怨不胜。九华未必坐教成。花开是处悲龙纪,春到何人识凤城。新谱按,旧愁生。荒荒月色度窗棂。红尘梦景元宵泪,恼乱词肠爆竹声。
细碎的言语如同琼铃般发出无法承受的怨恨,九华山的美景未必能够使人心愿得以实现。花开之处总是令人感慨万分,春天来临时又有谁能识得这凤城的美丽?新谱的旋律中,旧时的愁苦又重新浮现。月色荒凉,透过窗棂照进房间。红尘的梦境中,元宵的泪水夺眶而出,恼乱我词肠的却是那爆竹的声响。
作者介绍:吴玉如(1883-1953),字子梅,号熙庵,近现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独特的视角在文学上留下深刻印记。吴玉如的诗风常常细腻而带有深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琐碎的情感与宏大的时事背景相结合,表现出个人在社会变迁下的无奈与感伤。
《鹧鸪天》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理想的追寻。开篇即以“碎语琼铃怨不胜”引入,琼铃的清脆与怨恨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细腻而又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九华未必坐教成”则带有一种对美好理想的怀疑,诗人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时,流露出深深的无奈。
“花开是处悲龙纪”一句,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含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悲伤。诗人用“春到何人识凤城”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仿佛春天的到来并不能带来期待的美好。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荒凉的月光透过窗棂,红尘的梦境与元宵的泪水交织在一起,爆竹声更是为这份内心的挣扎增添了一分复杂而哀伤的情绪。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透出一股哀愁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之间徘徊,表现出深刻的情感与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琼铃”象征什么?
“春到何人识凤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九华”指的是?
答案:1.A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