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2:13
高松高干云,众林安可到。汤汤鸣寒溪,偃偃倚翠纛。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岂同涧中萍,上下逐流潦。岂同墙根槐,卷卷秋可扫。凤凰引众禽,此木阴可焘。君求百常柱,星日此可造。般匠世有无,方钟野人好。
高耸的松树直插云霄,其他林木如何能及。寒溪水声潺潺,松树如翠旗般挺立。侧耳倾听,心神清爽;仰望之,目眩神迷。风雨交加,天地震动,松树却稳如泰山,不曾倾斜。它不像涧中的浮萍,随波逐流;也不像墙根的槐树,秋来叶落可扫。凤凰引领众鸟,松荫下可庇护。若君寻求百尺之柱,此松足以胜任。世间是否有巧匠,能将其雕琢成钟,正合野人之好。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描绘高松的雄伟与坚韧,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坚定意志的向往。创作时可能正值作者对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高松为主题,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坚韧的品质。诗中“高松高干云”一句,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高耸入云,与其他林木形成鲜明对比。“风雨天地动,一叶不欹倒”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风雨中的坚韧不屈。诗中还通过对比涧中萍和墙根槐,突出了松树的不同凡响。最后,诗人以凤凰引众禽、松荫可庇护的意象,暗示了松树的高贵与庇护之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坚定意志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坚定意志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松高干云”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诗中“岂同涧中萍”与“岂同墙根槐”两句的对比作用是什么? A. 突出松树的高洁 B. 突出松树的坚韧 C. 突出松树的平凡 D. 突出松树的独特
诗中“凤凰引众禽”一句中的“凤凰”象征什么? A. 高贵 B. 平凡 C. 坚韧 D. 清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