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麻姑山九首 其七 流杯池

《游麻姑山九首 其七 流杯池》

时间: 2025-05-08 11:50:51

诗句

行尽坛前石崖路,忽见一曲清冷泉。

酒行到我不辞醉,安用了了分愚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50:51

原文展示:

行尽坛前石崖路,忽见一曲清冷泉。酒行到我不辞醉,安用了了分愚贤?

白话文翻译:

走完了祭坛前的石崖路,忽然看见一弯清澈冰冷的泉水。酒杯传到我这里我不推辞醉倒,何必用那些琐碎的道理来区分愚笨和贤明呢?

注释:

  • 坛:指祭坛,古代用于祭祀的高台。
  • 石崖路:用石头铺成的山路,形容路途险峻。
  • 清冷泉:清澈而冰冷的泉水。
  • 酒行:指酒杯在宴会上传递。
  • 不辞醉:不拒绝醉倒,形容饮酒尽兴。
  • 了了:清楚明白。
  • 分愚贤:区分愚笨和贤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他在游览麻姑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评价的超脱。

创作背景: 曾巩在宋代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创作于他游览麻姑山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游览麻姑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行尽坛前石崖路”描绘了作者走过的险峻山路,而“忽见一曲清冷泉”则突然带来了视觉和感官上的清新体验。后两句“酒行到我不辞醉,安用了了分愚贤?”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认为在自然美景面前,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和区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尽坛前石崖路”:描述了作者走过的险峻山路,为后文的自然景色铺垫。
  • “忽见一曲清冷泉”:突然出现的清澈泉水,给作者带来了惊喜和清新感。
  • “酒行到我不辞醉”:在宴会上,酒杯传到作者这里,他不拒绝醉倒,表达了尽情享受的态度。
  • “安用了了分愚贤?”:何必用那些清楚明白的道理来区分愚笨和贤明呢?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曲清冷泉”比喻自然景色的清新和纯净。
  • 反问:“安用了了分愚贤?”通过反问强调了对世俗评价的不在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评价的超脱。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态度,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

意象分析:

  • 石崖路:象征着艰难的旅程。
  • 清冷泉:象征着清新和纯净的自然美景。
  • 酒行:象征着宴会和社交场合。
  • 不辞醉:象征着尽情享受和超脱世俗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忽见一曲清冷泉”中的“清冷泉”象征着什么? A. 艰难的旅程 B. 清新和纯净的自然美景 C. 宴会和社交场合 D. 尽情享受和超脱世俗的态度

  2. 诗中“安用了了分愚贤?”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世俗评价的超脱 C. 对艰难旅程的感慨 D. 对宴会和社交场合的享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游麻姑山九首 其七 流杯池》: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曾巩的诗更加直接表达个人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村舍杂兴 题庵壁 自叹 登鹅鼻山至绝顶访秦刻石且北望大海山路危甚 夜行宿湖头寺 游汉州西湖 村舍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 寓蓬莱馆 舟中晨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旱望云 用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颤脱 包含驾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四清六活 包含彩的成语 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索垢指瘢 送死养生 旷无 脏心烂肺 孺人 掘地寻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命薄缘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