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35
原文展示:
闲斋听钟坐,忧绪怅多端。
鸣雁雨中急,离人江上寒。
秋灯下木叶,夜艇隔风湍。
别后情萧索,方知旧会欢。
白话文翻译:
在清闲的书斋里,我静静坐着,听着钟声,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忧愁。
雨中急促的雁阵鸣叫,离人独自在江上感到寒冷。
秋天的灯下,木叶随风飘落,夜里的小船被急流隔开。
分别之后的情绪愈发寒冷,方才明白旧时相聚的欢愉。
注释:
典故解析:该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更多是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35年),字仲明,号静斋,明代诗人,著有《高启集》。其诗风清新,题材多样,常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启送别友人张羽后的夜晚,表达了对离友的思念和孤独感。明代社会动荡,士人之间的友情与离别成为常态,这种背景加深了诗中的情感。
诗歌鉴赏: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作者在安静的书斋中,听着钟声,心中却涌起了忧愁,暗示了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接着,鸣叫的雁群和江上的寒风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离愁。秋灯下的木叶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夜艇被风湍隔开,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因离别而造成的疏远。最后一句“别后情萧索,方知旧会欢”,更是点明了离别后的思念和对往日欢聚的怀念,情感愈加深沉。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以自然景物为依托,细腻地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写法,诗人不仅传递了对友人的思念,也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鸣雁”是在什么环境下发出的声音?
“别后情萧索”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秋灯下木叶”所传达的意象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