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家傲·东昌道中

《渔家傲·东昌道中》

时间: 2025-08-12 20:39:11

诗句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20:39:11

原文展示

渔家傲·东昌道中
野草凄凄经雨碧,
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
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雨后野草显得苍翠而凄凉,远处的山脉在阳光下显得清晰可见。午睡醒来,感到愁苦如同织布一般,思绪纷乱。孤舟在水中直行,梦中游丝似的思绪却无力飞扬。古老的渡口和人家被烟雾和水面隔开,乡愁在垂柳的陌路上缭绕不去。鸿雁从南方飞来,人却来自北方,风声萧瑟,满地的荻花在秋江的白色波光中摇曳。

注释

  • 凄凄:形容悲凉、凄惨的样子。
  • 经雨碧:指经过雨水浸润后,草木显得更加青翠。
  • 愁似织:形容愁苦如同织布一般,繁杂而难以解脱。
  • 孤帆直:孤独的帆船在水面上笔直地行驶。
  • 游丝:指空中飘荡的丝线,形象地比喻思绪。
  • 乡心缭乱:指对故乡的思念交织成乱绪。
  • 鸿雁自南人自北:鸿雁从南方飞来,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情怀。
  • 荻花: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秋天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渊懿(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怀诗,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诗人可能在旅途中经过东昌,目睹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织,因而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渔家傲·东昌道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开头的“野草凄凄经雨碧”便引领读者进入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雨后的草地显得格外苍翠,然而这种美丽掩盖了诗人内心的哀伤。接下来的“午睡觉来愁似织”句,直接表露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这种感情在“孤帆直”与“游丝绕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孤舟的直行象征着诗人孤独的旅程,而游丝则是思绪的无力与飘渺,展现了思乡情绪的复杂性。

中段的“古渡人家烟水隔”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古渡与人家之间的烟水隔阂,暗示了人与故乡的距离感,乡愁在“乡心缭乱垂杨陌”中再次被强调。结尾“鸿雁自南人自北”通过鸿雁的迁徙,象征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而“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则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整个诗歌在清冷的秋景中交织着浓厚的乡愁与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草凄凄经雨碧:描绘雨后草地苍翠的情景,显现出一种清新与凄凉的对比。
  • 远山一抹晴云积:远处的山与晴空相映,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美。
  • 午睡觉来愁似织:午睡醒来后,愁苦如同织布般复杂,表露内心的纠结。
  •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孤舟直行,思绪却无法自由飞扬,表达了内心的无奈。
  • 古渡人家烟水隔:古老的渡口与人家被烟雾和水面隔开,营造出一种距离感。
  • 乡心缭乱垂杨陌:乡愁的思绪在柳树下交织,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鸿雁自南人自北:鸿雁从南方飞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加深了思乡情。
  •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秋风萧瑟,地上满是荻花,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愁似织”,将愁苦比作织布,形象而生动。
  • 拟人:如“游丝绕梦飞无力”,赋予思绪以人的特性,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思乡与孤独的主题,作者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在旅途中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清新。
  • 孤帆:象征孤独的旅程与心灵的漂泊。
  • 鸿雁:传统上象征思乡与亲情的联系。
  • 荻花: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
  2. 诗中“午睡觉来愁似织”表现了什么?

    • A. 轻松愉快
    • B. 思绪复杂,愁苦重重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孤帆直”中“孤帆”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孤独的旅程
    • C. 快乐的时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国破家亡后的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张渊懿与李白的作品均涉及对自然的描写,但张渊懿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洒脱。
  • 杜甫的《春望》在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感上更加直接,而张渊懿则通过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结合,表现出一种细腻的乡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艺术与审美》

相关查询

西江月·春垂尽矣。沉阴酿寒,鼙鼓声中,年涯如水。谁为知我,徒唤奈何,欹枕微吟,被歌凄异 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一 雨中芙蓉 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西江月·拨动顶门关捩 西江月 西江月 三十四首 自勉 西江月·一意中宫不动 西江月 其一 西江月 西江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戈字旁的字 市民文学 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慷慨 犬字旁的字 中国日报 鸷狠狼戾 不文不武 颠倒阴阳 有眼不识泰山 包含铙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末段制导炮弹 包含取的成语 乱弹琴 帝王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