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23
归田
——陈绍年〔宋代〕
咫尺天关隔,丹心空上书。
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
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
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咫尺天关隔,丹心空上书”:虽然离天关(指朝廷,象征官场)非常近,但心中却无奈,写不出一封请求的书信。
“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于是跟随那些流浪的客人回去,回归到自然的田野中。
“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在竹林中烟雾缭绕,鸟儿喧闹;溪水边沙滩上鱼儿嬉戏。
“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在飞流的泉水中观察万物的本性,仰望和俯视之间都感到舒畅悠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著名典故,但“天关”一词常用来指代朝廷,表现了诗人与官场的疏离感。
作者介绍:
陈绍年,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在仕途上虽有过短暂的经历,但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
这首《归田》以“归田”为题,直接表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以“咫尺天关隔”道出与官场的距离,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体现了内心的渴望与追求。随着诗句的推进,“便随迁客返,还就野人居”,诗人选择了跟随流浪者,投身田园,抛开世俗的纷扰,向往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意象描写更加生动,“竹里烟喧雀,溪头沙泛鱼”,这几句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仿佛听到了竹林中鸟儿的鸣叫,看到溪水中鱼儿的游动,整个画面生动而和谐。最后两句“飞泉观物性,俯仰自舒徐”,则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与舒展,隐喻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咫尺天关隔”中的“天关”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官场
C. 诗人家乡
“竹里烟喧雀”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竹子
C. 鸟叫声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社会的批判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表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陈绍年的《归田》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陈的诗更加强调了对官场的失望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