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1:54
作者: 岑徵 〔明代〕
杜宇声残换物华,
断魂原不为思家。
不堪逆旅逢寒食,
况复愁中对落花。
沅浦有怀捐佩玦,
楚歌无调变龙蛟。
朱弦欲抚难成曲,
水咽临湘起暮笳。
杜鹃的哀鸣声凄凉,仿佛在替万物的华丽转变而感伤;
我的孤独之情并不是因为思念故乡。
在旅途的逆境中恰逢寒食节,
更何况在愁苦中对着凋零的花朵。
沅水岸边,我怀着愁绪,心中抛弃了佩玉;
楚地的歌声失去了调子,化作龙的嘶鸣。
朱弦想要弹奏却难以成曲,
水波喧哗,临湘河边传来暮笳的哀鸣。
岑徵,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前后,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愁苦,借借助节日的氛围和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中湘寒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寒食节的同时,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深邃的思考与感伤。开头的“杜宇声残换物华”,便以杜鹃的哀鸣引入,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流逝。诗人并不因思家而断魂,而是因为身处逆旅,逢节而生的愁苦。“不堪逆旅逢寒食”,在旅途的孤独中,愁绪倍增,尤其是面对落花,更添凄凉。
诗中提到的沅浦与楚歌,既是地理的描写,也是情感的寄托。沅水的流淌和楚歌的哀调,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最后“朱弦欲抚难成曲,水咽临湘起暮笳”,音乐的悲怆与水流的低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渗透着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通过自然景象映衬人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思念的淡漠,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杜宇声残”中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寒食节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弦”指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岑徵的诗作更为细腻柔和,而李白的作品则充满了豪放与奔放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