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将下山有作

《将下山有作》

时间: 2025-05-10 04:53:16

诗句

昔日乘舆住此山,爱山五日住山间。

今朝忽动思归兴,得伴先生杖屦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3:16

原文展示:

将下山有作
作者: 林用中 〔宋代〕

昔日乘舆住此山,
爱山五日住山间。
今朝忽动思归兴,
得伴先生杖屦还。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乘坐马车住在这座山上,
喜爱这山的景色,在这里住了五天。
今天突然产生了想要回家的兴致,
得与先生一同带着拐杖和鞋子下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乘舆:指乘坐的车子,古代常指马车。
  • 杖屦:杖指拐杖,屦指鞋子,这里形容出行的装备。
  • :心情或情绪,这里指思念和归家的念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属感的思考,反映了古人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用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诗人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游山玩水的场景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以及在与友人共处时的返乡之情。此时,诗人可能经历了愉快的山间生活,但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将下山有作》是一首表现山水之美与人情之思的诗作。首句“昔日乘舆住此山”,传达了诗人曾经在山中游玩的悠闲时光,描绘出一种舒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而“爱山五日住山间”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眷恋,五日之长的停留,体现出他与自然的深厚感情。

转折出现在“今朝忽动思归兴”,诗人突如其来的归家情绪,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得伴先生杖屦还”,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一同下山的情景,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乘舆住此山:描绘诗人在过去的某个时光,悠然自得地在这座山中生活。
  • 爱山五日住山间:表达了诗人对这山的喜爱,以至于在这里停留了五天。
  • 今朝忽动思归兴:转折之处,诗人突然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体现了人内心的变化。
  • 得伴先生杖屦还:与友人一同下山,强调了友谊与归属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杖屦”与“归兴”,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山水比作心灵归宿,表达了自然与人心的密切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归属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杖屦:代表出行的准备,蕴含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陪伴。
  • :象征着对家的思念与归属感,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诗人曾在山中住了几天?
    A. 三天
    B. 五天
    C. 七天

  2. “杖屦”指什么?
    A. 鞋子和帽子
    B. 拐杖和鞋子
    C. 书本和文具

  3. 诗人突发的情绪是?
    A. 想吃东西
    B. 思归
    C. 想游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描绘。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林用中的《将下山有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林用中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独处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却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齐天乐 题空山琴雅图 齐天乐 国难日深,客愁如织,孤愤酸情,盖有长言之而犹不足者。香港作 齐天乐 铃声 齐天乐 齐天乐 题徐仲可先德复庵觅句图 齐天乐五十首 其八 齐天乐 咏月 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四 齐天乐·早蝉 齐天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蜻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托称 众星拱极 过时黄花 私字儿的字 跗萼载韡 微不足录 幺字旁的字 市集 包含恃的成语 碎话 金字旁的字 马烽 贝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羊歧忘返 结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