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4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3:15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不仅仅是指责过去,投笔书信来这里却迟迟未能送到。
我怅然地望着三秋时节,遥远的相聚期望如万里无期。
大禹留下的疏凿痕迹,舜帝祭祀的寂寥祠堂。
如今相聚已难以实现,只有回风追逐着我的思念。
贾岛,字阮郎,号梦窗,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年不详。贾岛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尤其以五言和七言诗见长。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深沉的感情与独特的哲理,代表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寄河中杨少尹》是贾岛在与友人杨少尹书信往来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大禹和舜帝,借用他们的遗迹与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
《寄河中杨少尹》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意象构建,展示了唐代诗人贾岛的深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篇“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表达了他因未能及时联系而感到的歉意和愧疚。接下来“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离愁,秋天的意象常常与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加深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
在诗中,贾岛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通过对大禹和舜帝的提及,赋予了个人情感以更广泛的历史意蕴。大禹的治水体现了对国家的奉献,而舜帝的寂寥祠则反映了历史的孤独。在这种对比中,诗人不仅在表达个人的思念,也在思考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句“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则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风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深邃的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惆怅与思念,展示了贾岛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
贾岛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参差万里期”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回风逐所思”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