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49
《瑞鹤仙 其二》
作者: 葛长庚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漫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所容者诗兵酒卒。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亶。悬河口讷。非夙世,无灵骨。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懒散态度。每次醉后总是胡言乱语,醒来时又感到恍惚。对繁华的生活毫无留恋,虽然偶尔提起高尚的才情,却也被王勃的韵味所压倒。胸中无物,心中只有诗酒伴随。偶尔兴起,便将一切烦恼一扫而光。不要说,虽然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但究其根本也不过是无奈。无论如何,若非前世有缘,灵魂也无所寄托。拿着湖山的牌印,权力在手,最终也只是写下清风朗月的诗句。还是将这些事束之高阁,这次就不再聊了。
葛长庚,宋代词人,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他的词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事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处于宋代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多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但葛长庚似乎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瑞鹤仙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思考。词中开头的“赋情多懒率”,直接表明了他对情感的漠然与疏离,似乎在说,情感的纷扰让人感到疲惫。接下来的“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则生动地描绘出醉酒后的狂放与清醒后的迷惘,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无常与不确定感。
在“无心恋簪绂”中,作者对繁华生活的无所谓态度,表明了他对物质世界的拒绝。而提到的“高子建”和“王勃”,不仅是对古人诗才的认同与敬仰,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自我反思,似乎在说,尽管才华出众,但在纷繁的诗界中仍显得无所依附。
整首词的情感在“胸中绝物”中达到高潮,诗人表达了对诗酒的向往,似乎将一切烦恼都寄托于此。最后,诗人在“束之高阁休休”中选择放下,表明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物质与情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高子建”指的是哪位诗人?
词中提到的“无心恋簪绂”意指什么?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