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2:49
一剪梅 其二 北岩寺酒阑书感
作者: 杨慎 〔明代〕
戎旅今年四处家。故乡咫尺是天涯。
寻巢未定身如燕,览镜曾经鬓似鸦。
愁对酒,懒看花。青衫老泪感琵琶。
侧身天地无刘表,徙倚阑干日又斜。
今年我在戎旅之间漂泊,虽然故乡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遥远。
我还未找到栖息之处,身如燕子般无家可归,照镜子时,发现鬓角的白发如同乌鸦。
面对酒,愁绪满怀,不再想看花。青衫之下,老泪潸然,听着琵琶的感触。
侧身望天地间,已无刘表的壮志,倚着栏杆,日头又渐渐西斜。
杨慎(1488年-1559年),字次公,号止庵,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重视,曾任翰林院编修。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深情。
此诗作于明代,表达了诗人在戎马生涯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北岩寺的酒阑景致,成为他抒发情感的背景,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戎旅”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战乱、漂泊的画面。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虽近在咫尺,但却感到如同天涯,展现了游子心中的深深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寻巢未定身如燕”,用燕子比喻自己的漂泊,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览镜曾经鬓似鸦”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白发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心中的忧愁愈加沉重。
“愁对酒,懒看花”一句,表明他对生活的无奈与麻木,饮酒本是为了消愁,但此时却无心去欣赏身边的美丽花朵。
最后两句“侧身天地无刘表,徙倚阑干日又斜”,通过历史人物刘表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倚栏的姿态更显得无力与迷惘。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未酬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诗人通过酒、花、琵琶等意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触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戎旅”指的是什么?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漂泊?
“徙倚阑干日又斜”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 其二 北岩寺酒阑书感》这首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