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36
一剪梅 春夜感别
蒋纫兰 〔清代〕
春宵漏永梦难成。
寒透罗衾。
泪透罗衾。
东风怊怅别离新。
无限衷情。
谁识衷情。
瑞炉香尽曙微明。
窗外啼莺。
怕听啼莺。
空将幽恨托行云。
落得伤心。
枉自伤心。
春夜漫长,难以入梦。
寒气透过罗衾,
泪水浸透了罗衾。
东风带来新一轮的别离,
无限的衷情,
谁能理解我的衷情?
瑞炉的香气已尽,晨曦微明。
窗外传来黄莺的啼鸣,
我害怕听到这啼鸣。
只好将这幽怨的恨意寄托在行云上,
最终只落得伤心,
徒然让自己伤心。
蒋纫兰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生活在清朝时期。她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表达女性的内心情感。
《一剪梅 春夜感别》写于春夜,诗人因离别而感伤,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和无奈。此诗反映了清代女性对于爱情的细腻感受和深切体会。
《一剪梅 春夜感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之作,诗人在春夜的漫长时光里,怀着难以成梦的焦虑与忧伤,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春宵漏永梦难成”便生动描绘了夜的漫长与内心的挣扎,紧接着“寒透罗衾,泪透罗衾”则把情感推向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因思念而泪湿被褥的悲伤情景。
“东风怊怅别离新”一句,承接了前面的情感,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带来的愁苦。这里的“东风”不仅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也隐喻着情感的变化与流转。“无限衷情,谁识衷情”则是一种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自己情感的孤独和无助,仿佛无论多深的情感,世人皆无从知晓。
后半部分中“瑞炉香尽曙微明”描绘了夜将尽、晨光初现的场景,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窗外啼莺,怕听啼莺”的矛盾情感,黄莺的啼鸣本应是春天的象征,却成为了诗人内心苦痛的反映。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蕴含着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展现了清代女性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沉的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哀伤,传达了女性的柔情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情而又脆弱的内心世界。
诗中“春宵漏永梦难成”描述了怎样的情感状态?
“窗外啼莺,怕听啼莺”中的“啼莺”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