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3:13
往年郑子真,口语挂吏文。
宁知世间事,变化纷如云。
有司出纳吝,但守吾见闻。
参互漏一钱,怒气欲嚼龈。
鞭笞敢谁何,竟取众犬狺。
大官饱溪壑,此特其毫分。
夺髯一轩渠,要亦何足云。
人言老先生,训以明自焚。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
诸公直汲黯,羔雁当成群。
乃肯巾柴车,林壑伴野麇。
相从亦何乐,赖有中书君。
往年郑子真,口口相传的官场语言。
怎能了解世间的事情,变化如同浮云一样纷繁。
一些官员出纳吝啬,只是守着自己的见闻。
相互间漏掉一文钱,怒火中烧几乎要咬牙切齿。
鞭笞又有谁敢?最终也只取了众狗的叫声。
大官们吃饱喝足,河流和山谷的财富不过是他们的毫毛。
夺走我的胡须,一条小渠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们说老先生教导我,明白了自焚的道理。
归来后在北窗下,得以在小田里锄耕。
诸公直如汲黯,羔雁也该成群。
不如拿上柴车,林中山野伴随野麇。
相互陪伴又有什么乐趣,幸好还有中书君在。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悟为题材,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
该诗写于宋代官场的特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官场腐败、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对官员的讽刺以及对自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方岳的《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通过对官场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散文式的对话,流畅而自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中郑子真作为一个官员的形象,象征了官场中的腐败与无能,而“怒气欲嚼龈”则显示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愤怒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大官的奢华与自己简单的农田生活,展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然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方岳的诗歌在语言上朴实而不失深刻,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读后深受触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腐败的愤怒和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方岳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态。
诗中提到的“郑子真”象征什么?
A. 理想官员
B. 官场腐败
C. 乡村生活
D. 传统文化
诗中的“怒气欲嚼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
D. 平静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的意思是什么?
A. 回到家乡务农
B. 追求功名
C. 享受奢华生活
D. 参加官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