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8:31
无俗念 暮秋
作者:丘处机 〔元代〕
霜风荡,舞飘零木叶斜飞阡陌。极目长郊凝望处。衰菊斓犹坼。点点苍苔,漫漫朝露,渐结清霜白。山川高下,尽成一片秋色。潇潇万物摧残,凄凉天气,愁损征途客。水谷云根无可,独有苍苍松柏。悟道真仙,忘机逸士,亘古同标格。欺寒压众,自来天地饶得。
霜风吹动,飘落的树叶在斜飞的田间小路上舞动。远望长郊,视线所及之处,衰败的菊花依然盛开。点点的青苔,漫漫的朝露,渐渐结成了清霜的白色。山川的高低,尽成一片秋色。万物在潇潇的秋风中都显得凋零,凄凉的天气,让旅途的客人感到愁苦。水边的谷物、云彩的根基都无处寻觅,唯有苍翠的松柏独自挺立。领悟道理的真仙,忘却世俗的逸士,亘古以来都有着相同的标志。面对寒冷的压迫,自然界总是富饶的。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处机,号潜虚子,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之一。丘处机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无俗念 暮秋》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并试图超脱尘世,寻求内心的宁静。
《无俗念 暮秋》是丘处机在秋天的写照,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又深刻的哲理。开头的“霜风荡,舞飘零木叶斜飞阡陌”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风中树叶的飘零,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视野逐渐扩展,描绘了“山川高下,尽成一片秋色”,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使人不禁沉浸在这幅秋日长景中。诗中提到的“潇潇万物摧残”,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凄凉的天气与飘零的树叶交织出一种沉重的情感。
而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聚焦于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青,体现了对道的领悟与超脱。最后的“自来天地饶得”,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强调了自然的丰饶与人类的渺小。
整首诗歌在意象和情感上都相互交织,展现了丘处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真理的追求。
《无俗念 暮秋》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纷繁的世事中,内心的宁静和对真理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诗中“霜风荡”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夏风
C. 秋风
D. 冬风
诗人通过哪种植物象征坚韧和长青?
A. 菊花
B. 松柏
C. 柳树
D. 桃花
诗中的“潇潇”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雨声
B. 风声
C. 鸟鸣
D. 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