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忆金陵

《忆金陵》

时间: 2025-05-02 10:59:07

诗句

天作兴王地,神工岂偶然。

潮从东海入,山与石城连。

绣幕开朱户,笙歌拥画船。

风流佳丽地,忆别又经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9:07

忆金陵

原文展示:

天作兴王地,神工岂偶然。
潮从东海入,山与石城连。
绣幕开朱户,笙歌拥画船。
风流佳丽地,忆别又经年。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是天意所造,神明的巧手绝非偶然。
潮水从东海涌来,山脉与石城相连。
绣帷打开了朱红色的门,笙歌声中拥挤着画船。
这是一个风流倜傥、美女如云的地方,回忆起往昔的离别,已经又经过了许多年。

注释:

  • 天作:天意所造,指自然的造化。
  • 兴王地:兴旺发达的地方。
  • 神工:神的手艺,形容造物的巧妙。
  • :潮水,这里指东海的潮水。
  • 绣幕:用绣花布做的帷幕,象征富丽堂皇的场景。
  • 朱户:红色的门,代表喜庆和繁华。
  • 笙歌:乐器声和歌唱声,形容热闹的场景。
  • 风流佳丽地:形容有才华和美丽的地方。
  • 忆别:回忆离别,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金陵”作为历史名城,曾是南朝的都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金陵即南京,诗中提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了金陵的美丽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佘世亨,明代诗人,生活在南方地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对金陵的美好回忆和对别离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留恋与思念。

诗歌鉴赏:

《忆金陵》通过对金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开头两句以“天作兴王地,神工岂偶然”引入,表现出对金陵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强调这里是上天的恩赐。接着,通过“潮从东海入,山与石城连”的描写,展现出金陵的地理风貌,东海的潮水与山石城的结合,彰显出一种和谐美。

后两句则转入对人文景观的描绘,绣幕、朱户、笙歌和画船,勾勒出一幅热闹繁华的画面,流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后一句“忆别又经年”则引发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既有对离别的无奈,也有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展现了金陵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作兴王地:强调金陵的独特性与自然景观。
    2. 神工岂偶然:表现出对自然奇观的赞美。
    3. 潮从东海入:描绘金陵的地理位置,海潮与山城的结合。
    4. 山与石城连:强调金陵的地形美。
    5. 绣幕开朱户:描绘繁华的景象,绣幕和朱红的门象征着富贵。
    6. 笙歌拥画船:描绘热闹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7. 风流佳丽地:强调金陵的风流人物与美丽女子。
    8. 忆别又经年:引出对往昔的思念与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陵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
    • 对仗:如“潮从东海入,山与石城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金陵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天作:象征自然之美与神秘。
  • :代表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绣幕与朱户:象征繁华与富贵的生活。
  • 笙歌与画船:代表文化的繁荣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方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2. 诗中“绣幕开朱户”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祥和的乡村
    b) 繁华的市井
    c) 皇宫的热闹

答案

  1. b) 南京
  2. c) 皇宫的热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背景与情感基调上更为沉重,而《忆金陵》则更多展现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与赞美,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金陵风光与历史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翰林李舍人 上翰林蒋防舍人 送僧游温州 酬李处士见赠 送崔拾遗赴阙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自述 哭胡遇 寄刘少府 题王丘长史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舆口 毋字旁的字 包含茔的词语有哪些 井结尾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先路 作茧自缚 山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大才榱槃 虚词诡说 韋字旁的字 包含偈的词语有哪些 直木先伐 察三访四 别有心肠 包含烛的词语有哪些 犀牛望月 被发徒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