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4:50
故人同泛处,远色望中明。
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
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
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
老朋友一起划船游玩,远山的色彩在眼中显得明亮。
静静地看到沙滩上的痕迹,微微思索着月亮的影子诞生。
四周依然有残雪,辽阔的暮云显得平静。
戏水的小鸟追随着兰色的船桨,空荡的水面波动着巨石的影子。
经历的灰烬难以追问其中的道理,岛上的树木偶然间让我想起它的名字。
回想曾经的追求和赞赏,今日的情感却无与伦比。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职于地方官员,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作者与朋友在昆明池划船游玩之际,正值晦日,表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昆明池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同舟共泛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首句“故人同泛处”即点明了游玩的对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远色望中明”,则通过远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的空间感,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清新明亮的气息。
诗中“静见沙痕露,微思月魄生”两句,转而将目光聚焦于细微之处,展现了诗人观察生活细节的敏锐与沉思。写沙滩上的痕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月亮的影子则使人联想到孤独与思考。
后面几句“周回馀雪在,浩渺暮云平”描绘了四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戏鸟随兰棹,空波荡石鲸”则结合了动与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最后两句“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而“自省曾追赏,无如此日情”则表达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沙痕”象征什么?
“戏鸟随兰棹”中的“戏鸟”给人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