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0:57
数日霶沱大雨,元来不落别处。
滴穿释迦鼻孔,浸烂弥勒眼睛。
溪涧岂能鱼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几天大雨倾盆,原来没有落在别的地方。
雨水滴穿了释迦的鼻孔,浸泡烂了弥勒的眼睛。
溪流和涧水怎么能让鱼住得久,最终都要归入大海,化作波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善果是宋代的一位僧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佛教哲理。他的诗风通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致力于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作者可能在经历了大雨的洗礼后,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与佛教哲理的深邃,遂作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感悟。
本诗以大雨作为引子,展现了自然的强大力量,同时也隐含了佛教哲理的思考。开头几句直接描绘了大雨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作者用“滴穿释迦鼻孔,浸烂弥勒眼睛”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无处不在,甚至连佛教的神灵也无法避免。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事物的归宿和流动性。“溪涧岂能鱼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流动的溪流和涧水最终要归于浩瀚的大海,隐喻人生的旅途和归宿。这种归属感与自然的循环相结合,令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的。
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动感和张力,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在简单的字句中蕴含了深邃的思想,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反映了生命的流动性和无常,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入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释迦”指的是哪个宗教的创始人?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什么自然现象?
A. 风
B. 雪
C. 大雨
D. 晴天
诗中提到的“溪涧岂能鱼得住”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A. 生命是静止的
B. 生命是流动的
C. 生命是无意义的
D. 生命是孤独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