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4:23
雨阻黑河
作者: 徐兰 〔清代〕
天地有此河,墨流独浼浼。
黄河曾为圣人清,浊浪咆哮独不改。
迢遥西上势蜿蜒,两旗疆界相钩连。
受降城头坐飞将,牧马不敢争河边。
上有共工触破未补之漏天,下有鲛人痛哭不测之深渊。
阳春有脚走不到,那得两岸生人烟。
但见奇花塞洲渚,色如人面形如拳。
花里见鱼不见水,一网可以盈一船。
饥儿阻雨不须哭,朝鱼暮鱼食尚足。
雷电光中住过春,脚底莓苔黯然绿。
天晴曝衣上古原,白骨堆边检金镞。
这首诗描写了一条大河的景象,河水如墨般流淌。黄河曾经是圣人所推崇的清流,如今却仍然波涛汹涌,毫无改变。河流迂回向西延伸,两国的边界在此相连。受降城的将领坐镇高处,牧马人不敢靠近河边。上面有共工撞破了天的缺口,下面有鲛人因深渊无法测量而痛哭。春天的脚步无法到达这里,两岸的人烟稀少。只有奇异的花朵在洲渚上绽放,颜色如同人面,形状像拳头。花中虽有鱼儿,却见不到水,网中可装满一船。饥饿的孩子在雨中不必哭泣,早晚都有鱼可吃。雷电交加的光影中,春天已经过去,脚下的莓苔显得暗淡而绿。天晴时,把衣服晾晒在古老的原野上,白骨堆旁检验金箭头。
作者介绍:徐兰,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雨季,表达对黑河的感慨,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织,反映了社会环境中的艰辛与美丽。
《雨阻黑河》是一首极具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诗。诗中描绘了一条神秘而又浩瀚的黑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开篇的“天地有此河,墨流独浼浼”将读者引入一个朦胧的境界,河水如墨,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接着,诗人借助黄河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暗示着人类文明在自然面前的无力。
在河岸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受降城头坐飞将”一语,勾勒出战争与权力的象征,反映了历史的沉重。紧接着的神话元素“共工”和“鲛人”,则让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暗示着人类的悲伤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描写转向生动的自然景象,奇花异草与河中鱼儿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依然顽强地生存着。最后的“天晴曝衣上古原,白骨堆边检金镞”则将自然与人类历史的痕迹结合在一起,留下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中,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的交融,反映了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共工”是指哪个神话角色?
A. 水神
B. 风神
C. 火神
D. 地神
诗中“奇花塞洲渚”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河流
B. 自然景观
C. 战争场景
D. 神话传说
“饥儿阻雨不须哭”的意思是什么?
A. 孩子们在雨中哭泣
B. 孩子们有足够的食物
C. 孩子们在河边玩耍
D. 孩子们在等待春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兰的《雨阻黑河》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与人生的沉思,而后者则强调欢愉与豪放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