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9:34
浪淘沙·其七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在八月,涛声如雷般涌来,
浪头高得能触及山峰。
转瞬间又涌入海门,
卷起的沙子像堆积的雪一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浪淘沙”作为词牌名,自古以来便与水、沙等自然景象相关。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在古体诗和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七》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刘禹锡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流落他乡,心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无常,故而在这首诗中以波涛作为象征,抒发内心的感慨。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海浪的壮观景象。开篇“八月涛声吼地来”,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涛声如雷,给人以震撼之感,体现了自然的力量。接着“头高数丈触山回”,将浪头的高度与山相比较,生动地描绘出波涛汹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海浪的巨大与压迫。
“须臾却入海门去”,展现了海浪的迅速与无常,转瞬即逝的特点,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卷起沙堆似雪堆”则是对海浪带走沙子的细腻描绘,沙子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像雪一样白,让人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隐含着变化与流动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海浪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哲思的深邃,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浪的壮丽与迅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化,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浪淘沙·其七》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刘禹锡
C. 杜甫
诗中“头高数丈”形容的是哪个意象?
A. 沙子
B. 山
C. 浪头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壮丽
B. 人生的无常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浪淘沙·其七》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侧重于海的浩瀚与变化,后者则强调了山的巍峨与远望的意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