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 新秋写兴

《西江月 新秋写兴》

时间: 2025-05-07 21:59:31

诗句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

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

阅尽银河风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1

原文展示: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低头仰望旧时光,人间的男女却已经陷入疯狂。昨夜到处都在试着新装扮,似乎人间和天上交融在一起。不知不觉中,秋天的凉意如水般清凉,思念之情使两鬓染上了霜白。梦境像是从海底跨越过枯桑,经历了无数银河中的风浪。

注释:

  • 低昂:低头与仰望的结合,表现一种思念和怀旧的情感。
  • 儿女成狂:指年轻男女因爱情或生活而表现出的疯狂状态。
  • 试新妆:比喻人们在新秋之际打扮自己,展示新气象。
  • 新凉似水:形容秋天的凉意清新如水。
  • 两鬓如霜:形容因思念而白发渐生,表露出岁月的无情。
  • 梦从海底跨枯桑:梦境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渴望。
  • 阅尽银河风浪:经历了许多风浪,象征人生的坎坷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和词作闻名。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抒发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西江月 新秋写兴》创作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人间与天上的景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秋天带来的清凉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往事的思考。开头两句“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以天上与人间的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们情感的变化。旧时光的回忆与当下年轻人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念。接下来的“夜来处处试新妆”,描绘出人们在秋天的夜晚,通过打扮迎接新季节的美好心情,情景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却是人间天上”的转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仿佛在说即使在繁忙的人间,也能感受到天上的宁静与美好。而“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秋天的凉意与思念的深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最后两句“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则带有一种追忆与哲理的意味,梦境的跨越象征着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总结,经历了无数风浪的人生,充满了起伏与不易。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十分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上低昂仰旧:在天空中低头思念过去的时光。
    2. 人间儿女成狂:人世间的男女因情感而变得疯狂。
    3. 夜来处处试新妆:在夜晚,人们纷纷打扮自己,迎接新季节。
    4. 却是人间天上:似乎人间与天上交融,情境美好。
    5. 不觉新凉似水:不知不觉中,秋天的凉意如水般清新。
    6. 相思两鬓如霜:思念之情使双鬓渐白,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7. 梦从海底跨枯桑:梦境穿越时间,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8. 阅尽银河风浪:经历了许多风浪,象征人生的坎坷与不易。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
    • 对仗:如“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展示了诗歌的工整与韵律。
    • 拟人:通过对梦境的描述,使其具有人类的情感与活动。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悟,表达了秋天带来的清凉与内心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天上:象征着理想、追求和美好的回忆。
  • 人间:代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情感状态。
  • 新凉: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来清新的气息。
  • :象征着思念、岁月的痕迹。
  • :代表对过去的追忆与不舍。
  • 银河: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经历的风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来处处试新妆”意指什么? A. 夜晚的聚会
    B. 人们为了迎接新季节而打扮
    C. 诗人在夜晚出游
    D. 旧衣服的修补

  2. “两鬓如霜”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年龄的增长
    B. 思念的深切
    C. 冬天的来临
    D. 生活的无奈

  3. 诗人通过“梦从海底跨枯桑”想要表达什么? A. 梦境与现实的距离
    B. 对过去的怀念与追忆
    C. 海洋的浩瀚
    D. 梦境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刘辰翁的作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涉及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刘辰翁更侧重于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强调人生哲理与对月的寄情,体现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查询

新罗人 又四首 其四 送韩仲子并讯其弟季子二首 其二 楼上偶成 雨中陪同年朱刑部谒子陵祠和韵 清溪亭 棹歌九章寄彭鹤林 其六 袁行南中丞八十赐寿 成都看梨花 种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敛躬 包含赉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时育 天王下界 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恃勇轻敌 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吴沃尧 忧公无私 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元恶未枭 糸字旁的字 准话 儿字旁的字 包含湘的词语有哪些 眼根 平原易野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