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景 莺啭谢娘慵

《春景 莺啭谢娘慵》

时间: 2025-05-01 17:09:55

诗句

春似谢娘浓,晴酣困未松。

莺从何处啭,人比向来慵。

啼得娇成曲,听馀恨满胸。

闲看风柳絮,更问绣花茸。

隔屋渠三折,倚屏山万重。

棋声惊过鸟,敌手不曾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55

原文展示

春似谢娘浓,晴酣困未松。
莺从何处啭,人比向来慵。
啼得娇成曲,听馀恨满胸。
闲看风柳絮,更问绣花茸。
隔屋渠三折,倚屏山万重。
棋声惊过鸟,敌手不曾逢。

白话文翻译

春天如同谢娘那般浓艳,阳光明媚却令人困倦。
黄莺从何处啼鸣,自己却比往常更加懒惰。
它啼得娇媚动听,听着却让我心中满是怨恨。
闲暇时看那随风飘舞的柳絮,忍不住去问那绣花的姑娘。
隔着屋子传来棋声,仿佛惊动了飞鸟,今日的对手却未曾相逢。

注释

  • 谢娘:指的是春天的美丽女子,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景色。
  • :黄莺,春天的象征,常用来描绘春日的生机。
  • :懒惰、疲惫的状态。
  • 娇成曲:形容莺鸟的叫声婉转动人,像曲子一样。
  • 绣花茸:指绣花的女子,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美丽。
  • 渠三折:指隔着屋子,耳边传来的棋声。
  • 倚屏山万重:意指背靠着高山,景色层峦叠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掇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宋代,春天的景象常常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春景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春景》一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诗人却感到一种懒惰与无奈,似乎春天的美好并没有带来期望中的愉悦。诗中以“莺啭”引入,黄莺的叫声本应是春的乐符,但在诗人耳中却变成了怨恨的旋律,显示出一种情感的错位。

诗人在闲暇时看着飘舞的柳絮,感觉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思考。隔屋的棋声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棋局的对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却又是如此的寂寥。在这幅春景图中,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美丽与孤独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似谢娘浓”:将春天比作美丽女子,渲染出浓厚的春意。
  2. “晴酣困未松”:描绘阳光明媚之下,感到困倦的状态。
  3. “莺从何处啭”:发问莺鸟的鸣叫声来自何方,表达出一种思绪的漂泊。
  4. “人比向来慵”:自我反思,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加懒惰。
  5. “啼得娇成曲”:莺鸟的叫声如曲子般动人,却引发了内心的怨恨。
  6. “听馀恨满胸”:听着莺鸟的歌声,却感到内心充满怨恨。
  7. “闲看风柳絮”:描绘闲适的场景,随风飘荡的柳絮。
  8. “更问绣花茸”:诗人对绣花女子的询问,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9. “隔屋渠三折”:棋声透过墙壁传来,显示出邻近的生活氛围。
  10. “倚屏山万重”:依靠屏风,仿佛身处重重山峦之中。
  11. “棋声惊过鸟”:棋声的响动惊动了飞鸟,表现出宁静生活中的突发。
  12. “敌手不曾逢”:对手未曾相遇,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莺鸟的叫声形容为曲子,使春景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棋声惊过鸟,敌手不曾逢”,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的孤独感,反映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代表春天的声音,与生命的欢愉相联系。
  • 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柔美与轻盈。
  • 棋声:象征生活中的竞争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树
    • D. 一种歌
  2. 诗人感到“慵”的原因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阳光的炙烤
    • C. 自己的懒惰
    •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描绘的“棋声”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活的宁静
    • B. 生活的竞争
    • C. 生活的单调
    •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比较刘辰翁的《春景》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者在春天的描绘上各有特色。刘辰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将春天与国事民生结合在一起,传达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刘辰翁诗集》

相关查询

寄九华山费拾遗 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 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 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 酬均州郑使君见送归茅山 夏夜汉渚归舟即事 题春明门外镇国禅院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题平陆县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功受爵 顺德 矜式 禾堂 有钱使得鬼推磨 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触地号天 固若金汤 示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退安 乚字旁的字 包含朱的成语 岁月蹉跎 母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颓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