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55
春似谢娘浓,晴酣困未松。
莺从何处啭,人比向来慵。
啼得娇成曲,听馀恨满胸。
闲看风柳絮,更问绣花茸。
隔屋渠三折,倚屏山万重。
棋声惊过鸟,敌手不曾逢。
春天如同谢娘那般浓艳,阳光明媚却令人困倦。
黄莺从何处啼鸣,自己却比往常更加懒惰。
它啼得娇媚动听,听着却让我心中满是怨恨。
闲暇时看那随风飘舞的柳絮,忍不住去问那绣花的姑娘。
隔着屋子传来棋声,仿佛惊动了飞鸟,今日的对手却未曾相逢。
作者介绍: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掇华,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在宋代,春天的景象常常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春景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春景》一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诗人却感到一种懒惰与无奈,似乎春天的美好并没有带来期望中的愉悦。诗中以“莺啭”引入,黄莺的叫声本应是春的乐符,但在诗人耳中却变成了怨恨的旋律,显示出一种情感的错位。
诗人在闲暇时看着飘舞的柳絮,感觉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对春天的思考。隔屋的棋声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棋局的对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却又是如此的寂寥。在这幅春景图中,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春天带来的美丽与孤独的矛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的孤独感,反映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莺”指的是什么?
诗人感到“慵”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棋声”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刘辰翁的《春景》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到两者在春天的描绘上各有特色。刘辰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将春天与国事民生结合在一起,传达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