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路难(五首)

《行路难(五首)》

时间: 2025-04-27 00:32:34

诗句

四坐且莫喧,听我促节歌路难。

我今四十迫衰残,盛年一去何当还。

昔斥为遭绛灌怒,今来岂受金张怜。

泰山可移志不徙,寒烬从知无再然。

但愿长随击壤民,优游鼓腹歌尧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34

原文展示

《行路难(五首)》
——王廷陈 〔明代〕

四坐且莫喧,听我促节歌路难。
我今四十迫衰残,盛年一去何当还。
昔斥为遭绛灌怒,今来岂受金张怜。
泰山可移志不徙,寒烬从知无再然。
但愿长随击壤民,优游鼓腹歌尧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家请安静下来,听我唱一首关于人生艰难的歌。我如今已经四十岁,正值衰老,青春一去不复返。曾经被人斥责为遭受不公,今天又岂会得到他人的怜悯?泰山虽可移,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即便是寒冷的余烬,也知道不会再燃烧。我只希望能跟随那些打着竹杖的老百姓,悠闲地唱着尧年之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促节歌:快速吟唱的歌曲。
  • 盛年:年轻的时期。
  • 绛灌怒:可能指遭受的误解或责难。
  • 金张怜:指他人的怜悯,隐喻为金钱与权力的保护。
  • 泰山:象征坚定的志向。
  • 击壤民:指田间地头的老百姓,意指平民百姓。

典故解析

  • 尧年:尧是古代中国的一位贤明君主,尧年指的是太平盛世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廷陈是明代的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而著称,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廷陈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转折点,面对衰老的焦虑和对未来的迷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诗歌鉴赏

《行路难(五首)》以其直白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开篇以“坐且莫喧”引入,表现出一种渴望被倾听的心情,接着通过对自己年龄的感叹,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脆弱。诗中提到的“昔斥为遭绛灌怒,今来岂受金张怜”,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冷漠。泰山的比喻则强调了诗人坚定的志向与追求,即使在逆境中也不轻言放弃。结尾展现出一种对平民生活的向往,表达出对简单快乐的渴望,令人感受到人性中那份真诚与纯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坐且莫喧,听我促节歌路难。”:请大家安静,听我唱歌。
  2. “我今四十迫衰残,盛年一去何当还。”:我已经四十岁,正值衰老,青春不再。
  3. “昔斥为遭绛灌怒,今来岂受金张怜。”:曾经遭人误解,今天又能得到怜悯吗?
  4. “泰山可移志不徙,寒烬从知无再然。”:志向坚定,虽遭挫折也不动摇。
  5. “但愿长随击壤民,优游鼓腹歌尧年。”:希望能与平民百姓同乐,享受太平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泰山象征着坚定的志向。
  • 对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与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志向与人性的光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 击壤民:代表着普通百姓,体现了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 尧年:象征着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盛年”指的是哪个阶段?

    • A. 青春
    • B. 中年
    • C. 老年
  2. 诗中“泰山可移”意指什么?

    • A. 移动山脉
    • B. 志向坚定
    • C. 生活富足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行路难》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行路难》强调个体在逆境中的斗争,而王廷陈的《行路难》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平民生活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驾幸太学 过都 郴州 蔡州道中 后出军五首 其四 后出军五首 其三 后出军五首 其二 后出军五首 其一 古镜 前出军五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字旁的字 唯唯否否 瞎来来 装腔作势 殳字旁的字 胆丧魂消 上仙 鼓乐齐鸣 毫开头的成语 漫园 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片漆黑 黄字旁的字 违开头的成语 见字旁的字 高接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虫字旁的字 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眼花历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