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44
作者: 王偁
类型: 古诗词
倚剑且勿叹,听我行路难。
世途反覆多波澜,焦原九折未为艰。
君不见汉谣斗粟歌未阑,长门一夕秋草残。
骨肉之恩尚如此,何况他人方寸间。
又不见绛侯身荣应系狱,贾生终对长沙鵩。
功成更觉小吏尊,才高宁避明时逐。
所以赤松子,远赴中林期。
谁能吴江上,见笑鸱夷皮。
骊龙有珠在沧海,劝君逆鳞勿婴之。
子推介山下,屈原湘水湄。
当时枘凿自不量,至今憔悴令人悲。
行路难,难为言。
沧浪一棹且归去,长安大道横青天。
倚着剑且不要叹息,听我诉说行路的艰难。
世道多变,波澜起伏,焦原九曲的路途并不算难。
你难道没有看到汉代的《斗粟歌》未曾结束,长门一夜的秋草已经凋零。
亲情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的心意呢。
再看看绛侯身居荣华却可能被囚禁,贾谊终究只能在长沙对着鵩鸟叹息。
功成之后更觉小吏的尊贵,才华横溢的人又怎能逃避明时的追逐。
所以赤松子选择远赴中林,谁能在吴江上嘲笑鸱夷的皮毛。
骊龙在沧海有珍珠,劝你不要轻易触碰逆鳞。
子推在介山之下,屈原在湘水边。
当时的枘凿自是不足计较,如今的憔悴让人感到悲伤。
行路的艰难,难以用言语表达。
在沧浪中划一只小船回去,长安的大道通向青天。
作者介绍: 王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与思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行路难·倚剑且勿叹》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以“行路难”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典故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诗中的“倚剑且勿叹”开篇即表达出一种不屈的态度,提醒读者面对困境时不要轻言放弃。
诗人提到的“世途反覆多波澜”,揭示了世事的变化无常,让人倍感无奈。而“焦原九折未为艰”则巧妙地表明了即使路途艰险,但只要心中有志,就能克服困难。诗中引用的历史典故,如贾谊与绛侯,都是在诠释即使处于逆境,人们依然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才华。
在结尾处,诗人通过“沧浪一棹且归去,长安大道横青天”,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向往与期望,尽管行路艰难,但仍要勇敢前行,最终会迎来光明的未来。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充满了哲理性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面对人生的艰辛与无奈,强调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理想,最终迎来光明的未来。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绛侯”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贾谊
B. 刘邦
C. 张良
D. 司马迁
答案: A
“行路难”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赤松子”象征着什么?
A. 权贵
B. 自由与理想
C. 亲情
D. 忍耐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