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36
永遇乐
作者: 顾随 〔近代〕
少岁无愁,爱将愁字,说又重说。
近日闻人,言愁不觉。
先自扪吾舌。
沙场炮火,深沟弹雨,愁也怎生愁得。
试翘首战云滚滚,江南直到江北。
醉乡忘我,桃源避世,堪笑古人痴绝。
万丈银河。
可能倒挽,静洗平原血。
家山自好,韶华未晚,君莫蹉姹悲切。
浑无寐披衣坐听,声声画角。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年轻时无忧无虑的状态,喜欢用“愁”这个字来描绘情感,但最近听到别人谈论愁苦,自己却没有感觉。于是,自己默默检查内心。面对沙场的炮火和弹雨,又何必过于愁苦呢?不妨仰望那滚滚的战云,从江南到江北。若能在醉乡中忘却自我,在桃源中逃避世俗,那古人所言的痴迷又何足挂齿?纵然银河万丈,或许也能将这血腥的平原洗净。我的故乡仍然美好,青春也并未消逝,朋友啊,莫要因悲伤而错过可贵的时光。夜深人静,我披衣而坐,倾听那阵阵的画角声。
顾随(1888年-1968年),字子云,号秋水,近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生于江苏,曾留学日本,后参与革命。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著称,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永遇乐》创作于动荡的年代,作者在战乱中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苦痛,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超然态度。诗中所表现的“愁”与“忘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对时代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永遇乐》在字句的运用上体现出顾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开篇以“少岁无愁”引入,展现了年轻时的无忧无虑,而“爱将愁字”则指出了对情感的过度追求。随着词句的推进,作者逐渐引入战乱的意象,表达了在炮火纷飞的沙场上,愁苦显得多么微不足道。通过“试翘首战云滚滚”的景象,显现出一种对现实的超脱和豁达。
而“醉乡忘我”和“桃源避世”的意象则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接下来的“万丈银河”暗含着希望与理想,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后两句通过“声声画角”结尾,营造出一种宁静中蕴含紧迫感的氛围,寓意着即使在战争的阴影下,依然要珍惜时间与生命。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顾随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在乱世中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歌表达了面对艰难处境时,作者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与理想的追求。通过对愁苦的反思,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强调珍惜时间、勇敢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地名
B. 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C. 战争中的避难所
D. 古代的一个城镇
诗中描绘的“沙场”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战争的惨烈
C. 人类的欢乐
D. 生活的平淡
“声声画角”指的是什么?
A. 号角声
B. 音乐声
C. 自然声
D. 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