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7:08
一发江山,何人占断,归去来处。比向潇湘,谁教我掉首向秦而去。杏花春雨,绿杨城郭,同不是乡关路。怎蓬莱回车指点,谪居独得家住。江潭自古。容行吟骚客,写怨朝朝暮暮。谁识年来,不生兰芷,润色牢愁句。小山丛桂,不来招隐,便合招魂共语。相望久,芙蓉浦上,尚盈坠露。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江山如故,令人感叹谁能掌控,最终归去何处?与往日的潇湘比起来,谁又让我转身向秦地而去呢?杏花飘落在春雨中,绿杨环绕着城郭,这些都不是我思念的故乡之路。蓬莱的仙境再也无法指引我,流放的我只能独自生活。江潭自古以来,容纳多少吟游的骚客,写下了无尽的忧伤。谁能知道这些年我未曾生出兰花和芷草,只能用愁苦的句子来润色我的心情。小山丛中的桂树,未曾有人来招引,难道不该一起招魂共语?遥望已久,在芙蓉浦上,露珠尚且盈满。
作者介绍: 陈衍,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才情出众,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经历了流亡或生活困顿后写成,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蕴含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永遇乐 寄苏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开篇以“江山”引入,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又暗含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潇湘与秦地,体现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杏花、春雨、绿杨等意象的运用,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同时又与故乡的记忆相联系,形成一种温柔而又伤感的氛围。
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情绪,特别是在“江潭自古”一段,诗人感叹历史中多少游子在这里吟唱着自己的忧愁,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反复出现的“兰芷”“桂树”等意象,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以“芙蓉浦上,尚盈坠露”作结,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仿佛映射出那份无可奈何的思乡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江潭自古”所指的是?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衍的这首诗更侧重于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孤独。两者都涉及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