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0:16
喜极夫何恨不禁,五更霜角夜声沈。
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
久客情怀愁似织,休官时候梦非簪。
宝陀老子相怜否,苦海应援绠万寻。
喜悦到极点,为什么会有无法抑制的遗憾呢?
清晨五更时分,霜冷的角声在夜里沉沉作响。
北方战士的泪水滴落,碎成了江南游子的心思。
在外漂泊已久,愁苦的情怀就像织布一样,
闲暇的官位时间里,梦中不再是那支簪子。
宝陀山上的老子是否也会怜悯我?
在苦海中,我应当用绳索来援救自己,绳索如万寻般长。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怀为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感受,以及对游子心情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思乡的感慨。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开篇便以“喜极”两字引入,表明诗人因喜悦而隐含的遗憾。诗中描绘了北方战士和江南游子的心情,展现了一个在战乱与漂泊中人们的复杂情感。通过“滴残塞北征夫泪,点碎江南游子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者的共鸣与悲伤。
“久客情怀愁似织”,这一句以“织”比喻愁苦,形象地表达了长时间在外的游子心中愁绪的缠绵与复杂。“休官时候梦非簪”,则是在诗人闲暇之际,回首往昔,发现曾经的美好已不再,梦中的簪子象征着失去的青春和美好。
最后两句提及老子与苦海,暗示了对智慧的追寻与对苦难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融入了诗人对家国、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思乡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喜悦与悲伤的对比,传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基调,令人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五更”指的是哪一时段?
“滴残塞北征夫泪”中的“塞北”指哪个地方?
诗中“梦非簪”中的“簪”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