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2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22:42
六十三馀七十翁,颇从静里得些工。
阴阳理向尘尘见,天地心于物物同。
荔挺生来元不死,葭灰塞处自能通。
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
这位老人已经六十三岁,快到七十了,他从悠闲的生活中获得了一些技艺。阴阳的道理可以在尘世中领悟,天地的心灵在万物中是相同的。荔枝从来就不容易死去,葭灰(芦苇的灰烬)在阻塞的地方也能通畅。古今宇宙都是如此,何必烦恼去迎合风势?
吴潜(约1090年-约1150年),字子潜,号翠岩,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融合哲理与自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吴潜晚年,反映他对生命、自然与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然和宇宙关系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在诗中,吴潜用“静里得些工”来强调,人生的智慧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反思。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位年长者的智慧与从容,强调了阴阳与天地的和谐关系,蕴含着深厚的自然哲学。
接下来的“荔挺生来元不死”意在表达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荔枝的生命力象征着顽强与不屈,而“葭灰塞处自能通”则进一步强调了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出路的智慧。最后一句“古今宇宙浑如此,康节何烦企下风”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宇宙间的道理亘古不变,个人的追求与烦恼在广阔的天地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吴潜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同时展现了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诗中的“六十三馀七十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个人烦恼的追求 B. 对自然和宇宙哲理的思考 C. 对财富的渴望
“荔挺生来元不死”主要象征: A. 生命的短暂 B. 生命的顽强 C. 生命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