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9:07
题郑宁文卷
作者: 刘克庄
昔侍西山讲习时,
颇于函丈得精微。
书如逐客犹遭绌,
辞取横汾亦恐非。
筝笛岂能谐雅乐,
绮纨元未识深衣。
嗟余老矣君方少,
勤向师门扣指归。
曾经在西山听讲时,
从函丈那里得到了深刻的道理。
书法如逐客般遭到冷落,
辞章也许取自横汾但恐怕不够高雅。
筝和笛怎么能调和成雅乐呢,
华丽的丝绸我还未曾了解深衣的意义。
唉,我已年老而你却正年轻,
希望能向师傅请教,努力学习归来。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道亨,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是理学家和诗人,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表达了他对年轻人的期望与自我反思。诗中提到的“西山”指代的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而“函丈”则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尊敬。
《题郑宁文卷》通过对比刘克庄的老年与年轻人的学习态度,表现出一种时代的交替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西山学习的情景,强调了求知的重要性和对师长的尊重。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丝惆怅和对过去的追忆,同时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诗中提到的“筝笛”与“绮纨”不仅是对音乐与服饰的描绘,更是对当时文化氛围的反思,显示了诗人对雅乐与深衣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刘克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年轻人的寄予厚望。
整首诗以求知、学习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年轻人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西山”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理想的学习环境
C. 诗人的故乡
答案:B
“书如逐客犹遭绌”意指什么?
A. 书法受到欢迎
B. 书法遭到冷落
C. 书写很简单
答案:B
诗中“嗟余老矣君方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年轻人的羡慕
B. 对自己年老的叹息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刘克庄的《题郑宁文卷》与李白的《将进酒》在对待时间和知识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强调的是及时行乐,而刘克庄则更注重学习和传承,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