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36:55
夜投禅院
作者: 田艺蘅 〔明代〕
暝暝溪路转,初月隐林间。
孤灯在深竹,清流影前山。
倚树露欲滴,扣门僧正闲。
宿好雅相得,明发何能还。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禅院投宿的情景。幽暗的溪水蜿蜒而转,初升的明月隐藏在树木间。孤独的灯光映照在深竹之中,清澈的流水在山前投下影子。我倚着树,露珠将要滴落,轻轻敲门,发现僧人正悠闲地待着。宿舍环境优雅,彼此相得益彰,而清晨又如何能回到昨日的宁静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禅院的静谧与安宁,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自然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可能是在一段旅途中,作者在禅院中休息时所作,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夜投禅院》是一首充满宁静与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禅院的幽静和美丽。开篇“暝暝溪路转,初月隐林间”两句,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月光透过树林,溪水蜿蜒而过,仿佛在说夜的神秘与恬淡。
在“孤灯在深竹,清流影前山”中,孤灯映照在深竹之间,给人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感觉。清流和山影的结合,勾勒出一幅自然的画卷,诗人在其中感受到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接下来的“倚树露欲滴,扣门僧正闲”,展现了诗人倚树而坐,静静等待僧人的情景,露水即将滴落,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最后两句“宿好雅相得,明发何能还”则是对宿宿环境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感慨,暗示着清晨的来临无法再回到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禅意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借助夜晚的静谧景象,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A. 独立
B. 孤独
C. 暖和
D. 亮光
“倚树露欲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冬天的寒冷
B. 夏天的炎热
C. 清晨的宁静
D. 夜晚的等待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D.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全方位解读《夜投禅院》,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