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三茅山访郑炼师

《游三茅山访郑炼师》

时间: 2025-04-27 09:59:32

诗句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

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9:32

原文展示:

游三茅山访郑炼师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
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

白话文翻译:

我在城市中隐居,悠然自得地寄居在一座小山丘上。
青山与我一同静坐入定,黄叶在秋天中自感凄凉。
湖水的倒影摇曳在晴朗的榻上,钟声穿过夜晚的楼阁。
我何时才能炼成丹砂呢?希望你能在玄洲等我。

注释:

  • 小隐:小规模的隐居,指在城市中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
  • :小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同入定:与山水一同进入静谧的冥想状态。
  • 悲秋:秋天的黄叶,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湖影:湖面的倒影,表现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氛围。
  • 钟声:寺庙的钟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思索。
  • 丹砂:指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或超脱世俗的理想。
  • 玄洲:传说中的理想境界,象征着修道者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逸生活的乐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带有哲理性,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明代,那个时期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逐渐增强。田艺蘅在游览三茅山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修道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茅山隐居时的心境,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即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了一处安静的山丘,象征着他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青山与黄叶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永恒,后者则道出人生的无常与悲凉。

接下来的“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湖水的倒影和钟声的回响使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这里的“钟声”不仅是地理上的声音,更是内心的回响,仿佛在提醒诗人思考人生的意义。

最后一句“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丹砂作为一种修道的象征,体现了他对长生与超脱的渴望,而“玄洲”则是他理想中的归宿,暗示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渗透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田艺蘅以诗人的角度,展现了一个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隐者形象,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在城市中隐居,享受生活的安宁与自在。
  2.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青山与我一同沉静,秋天的黄叶则令人感到凄凉。
  3.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湖面上波动的倒影与寺庙的钟声交织出宁静的氛围。
  4. 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我什么时候才能炼成理想中的丹药?期待在理想的地方与你相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拟人:如“黄叶自悲秋”,传达出秋天的情绪。
  • 比喻:丹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玄洲则是精神归宿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生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内心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隐:象征隐居生活,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 青山:代表永恒与宁静,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黄叶: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湖影:意象柔和,传达出安宁的氛围。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思索。
  • 丹砂:象征追求长生与超脱的理想。
  • 玄洲:理想的归宿,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同入定”是什么意思? A. 青山和我一起静坐
    B. 青山在哭泣
    C. 青山与黄叶争斗

  2. “丹砂”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钱财
    B. 理想与追求
    C. 友谊

  3. 诗人希望在什么地方与朋友相聚? A. 城市
    B. 玄洲
    C. 山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田艺蘅《游三茅山访郑炼师》 vs 陶渊明《桃花源记》
    • 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但田艺蘅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强调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田艺蘅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通过对理想乡的描述传达出对现实的逃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田艺蘅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哀虢县令犹子箅 其二 哀虢县令犹子箅 其一 和吕与叔观耤田三绝 其一 均州南川春日三首 其一 下滩二绝句 其二 起桅 吊太白 邠诗人张谷齐物先生驰名京师四方晚隐于终南山黄池谷陕右多画为醉仙因赠绘者 真珠花 元夕端居感事四绝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炉眼 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必开头的成语 ISO 飞字旁的字 昼乾夕惕 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绝不轻饶 门字框的字 百福具臻 卡座 沈剧 持权合变 济苦怜贫 目字旁的字 包含仰的成语 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