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18
栖栖微禄岂谋身,
扰扰移家学避人。
高柳欲栽当外户,
青山依旧借东邻。
门无车马何须僻,
窗映图书不为贫。
籍系中朝心在野,
谁知陆地有沉沦。
在微薄的收入中,我何曾打算谋求生计,
忙忙碌碌地迁居,只为避开世俗的喧嚣。
我打算在外门前种高柳,
青山依旧,仗着邻居的东面。
门前没有车马,何必选择偏僻的地方,
窗前映照着书籍,生活并不贫困。
我的心系于朝廷,但却在田野中安家,
谁能知道陆地上还有沉沦的困境。
此诗中提到的“中朝”与“野”,反映了作者对官场与乡野生活的思考。古代士人常常面临选择,是否要追求官场的名利或者回归田园的宁静。诗中隐含了对官场的失望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王慎中(约1487-?),字子奎,号止庵,明代诗人,生于南明时期。王慎中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诗作常表现出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常常隐含哲理,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
该诗创作于王慎中生活的明代社会,那个时代士人常在仕途与隐居之间徘徊,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选择,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慎中的《移居》是一首表现移居生活的诗作,透过简朴的字句,诗人展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的前两句“栖栖微禄岂谋身,扰扰移家学避人。”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逸。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希望在外门前栽种高柳、青山环绕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这里的高柳和青山,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理想生活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周围环境,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门无车马何须僻,窗映图书不为贫。”此句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虽然居住的地方偏僻,但诗人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反而通过书籍来充实内心,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最后两句“籍系中朝心在野,谁知陆地有沉沦。”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虽然身在田园,但心中仍系于朝廷,表现了内心的矛盾及对官场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移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理想,体现了明代士人对生活、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
全诗通过描绘移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揭示了人生的哲学和价值观。
选择题:诗人希望在外门前栽种什么树?
A) 桃树
B) 梅树
C) 柳树
D) 松树
填空题:诗中“门无车马何须僻”表达了诗人对____生活的追求。
判断题:诗人对官场生活持积极态度。(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