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7:04
送郭世重出守南宁
王慎中 〔明代〕
郎宁荒绝不堪栖,
游客思乡转路迷。
千岭骤昏知瘴起,
四时不断有猿啼。
编氓半是居蛮峒,
行路相言避毒溪。
十载播迁仍置远,
好凭鬼卜问南鸡。
在荒凉的郎宁,实在无法安身,
漂泊的游子思乡,路途愈发迷茫。
千山万岭昏暗,知道瘴气又起,
四季不断传来猿啼的哀鸣。
当地的百姓大多居住在蛮夷之地,
行路的人们互相告诫要避开毒溪。
我在外漂泊了十年,仍然身处遥远,
不如依靠鬼神卜卦,问问南方的鸡。
作者介绍:王慎中(约1550-1620),字子和,号松隐,明代诗人,擅长诗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郭世重出守南宁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南宁艰苦环境的感慨。在明代,南宁地处偏远,常遭瘴气和野兽侵扰,诗人以此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困境与人们的苦楚。
《送郭世重出守南宁》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乡之情的诗。开篇便以“郎宁荒绝不堪栖”引出主题,直接表明南宁的荒凉与艰苦,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接下来的“游客思乡转路迷”,则进一步传达出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迷茫。
诗中“千岭骤昏知瘴起,四时不断有猿啼”,不仅描写了自然环境的险恶,也象征着人们在逆境中的挣扎与无助。瘴气与猿啼的结合,强化了南宁环境的不适与人们的痛苦。接下来的“编氓半是居蛮峒,行路相言避毒溪”,则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相互之间的戒备,体现出对环境的无奈与适应。
最后两句“十载播迁仍置远,好凭鬼卜问南鸡”,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渴望,十年的漂泊并没有带来归属感,反而让他更加依赖于超自然的力量去寻求方向与安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南宁环境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南宁艰苦环境的描绘,传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理想归宿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郎宁”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瘴气”是什么?
诗人用“好凭鬼卜问南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