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0:15
山到西江势却回,
倚山楼殿更高台。
天容水色望中见,
帆影车尘窗际来。
桑枯棋分千里迥,
波涛壁立两峰开。
登临拟问兴记如,
白塔亭亭锁翠苔。
这首诗描绘了西江的美丽景色。山势到西江时却又回转,依山而建的楼阁更显高耸。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天的颜色和水的光泽,帆影和车尘在窗外交错而来。桑树枯萎,棋局分隔开来,千里之外的景色迥然不同,波涛汹涌,壁立的两座峰峦分开。登高远望,想要询问兴致的来由,白色的塔亭亭玉立,被青苔锁住。
“白塔”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塔,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以象征高耸和洁白,给人以清新之感。此处的“锁翠苔”则表现了一种岁月的沉淀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多见记载,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凌歊台》创作于作者游览西江时,旨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西江山水画。开篇以“山到西江势却回”引入,展现出山水的壮丽与复杂,仿佛不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曲折的隐喻。诗中“天容水色望中见”一句,透过窗户看向外界,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桑枯棋分千里迥”的意象,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同时,“波涛壁立两峰开”则将自然的伟岸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最后“白塔亭亭锁翠苔”不仅是对白塔的描绘,更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整首诗构图精妙,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西江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探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满了诗人的哲理性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诗中“山到西江势却回”意指什么?
“桑枯棋分千里迥”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岁月的沉淀?
杜甫《登高》与韩元吉《凌歊台》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杜甫更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而韩元吉则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