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平安

《平安》

时间: 2025-05-10 09:35:44

诗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5:44

原文展示: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忠臣颜真卿的事迹。他在平原担任太守,而长安的皇帝却对他毫不知晓。一次,渔阳的战鼓声响起,大河以北的城市已无坚固的防御。公家的亲属们纷纷起兵,十七个郡结成联盟。敌人听说后惊慌失措,分兵回撤,不敢深入长安。明皇和他的儿子西征,因此灵武地区的起义军也随之而起。唐朝的复兴仰赖李白和郭子仪的力量,要论制衡公家的威势,实在不易。常山的悲惨遭遇让人唏嘘,尽管心向朝廷,气势却并不被压制。经历了多次波折,始终不能实现理想,终究要经历四朝的忠诚与节操。曾经侥幸逃过安禄山的阴影,白头之年却又陷入了李希烈的陷阱。李希烈怎么能急于杀死颜公,宰相卢杞却在黑暗中欺骗日月。乱臣贼子最终归于何处,唯有茫茫烟草覆盖的中原土地。颜公去世至今已有六百年,他的忠诚与精气仍在天上闪烁。

注释:

  •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因其忠诚于国而受到后世敬仰。
  • 渔阳:指的是一个地方,战鼓声响起,意味着战争的开始。
  • 安禄山:唐代著名的叛贼,其叛乱导致了唐朝的动荡。
  • 李希烈:另一位叛贼,颜真卿的遭遇与其有关。
  • 宰相卢杞:此处指的是当时的权臣,暗示政治黑暗和腐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翼之,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坚决抵抗元朝入侵而被俘,最终壮烈殉国。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怀念并歌颂历史上忠臣的精神,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忠诚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这首《平安》通过对颜真卿事迹的追忆,反映了文天祥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忠臣的崇敬。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的忠贞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诗中描绘了历史上动荡不安的局势,表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在国家危机时刻,忠臣的精神尤为重要。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有力,运用对比手法,将忠臣的坚贞与乱臣的阴暗形成鲜明对照,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当代政治的无奈与控诉。诗的最后一联“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更是将对忠臣的赞美提升到了一种超越历史的精神境界,显示出文天祥对忠诚的永恒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原太守颜真卿:提及历史人物颜真卿,表明诗歌的主旨。
  2. 长安天子不知名:暗示当时皇帝对忠臣的不重视。
  3. 一朝渔阳动鼙鼓:战争来临的信号,暗示动乱。
  4. 大河以北无坚城:战乱中的无奈与脆弱。
  5. 公家兄弟奋戈起:忠臣之间团结一致,奋起反抗。
  6. 一十七郡连夏盟:展现起义的规模及团结。
  7. 贼闻失色分兵还:敌人因恐惧而退兵。
  8. 不敢长驱入咸京:敌人无法深入长安,展现忠臣的勇气。
  9. 明皇父子将西狩:提及历史事件,表明动荡背景。
  10. 由是灵武起义兵:反映反抗的强烈意愿。
  11. 唐家再造李郭力:借用历史人物的力量来激励。
  12. 若论牵制公威灵:表达对忠臣力量的怀念。
  13. 哀哉常山惨钩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14. 心归朝廷气不慑:忠臣之气不屈服于压迫。
  15. 崎岖坎坷不得志:个人的奋斗与挫折。
  16. 出入四朝老忠节:强调自己在不同朝代的忠诚。
  17. 当年幸脱安禄山:回忆曾经的逃脱。
  18. 白首竟陷李希烈:最终却又陷入另一个叛贼的手中。
  19. 希烈安能遽杀公:质疑敌人的决策。
  20. 宰相卢杞欺日月:揭露政治的黑暗。
  21. 乱臣贼子归何处: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22. 茫茫烟草中原土:描绘衰败的家国情景。
  23. 公死于今六百年:强调历史的悠久与忠诚的永恒。
  24. 忠精赫赫雷行天:最后的赞美,表现忠魂不灭。

修辞手法:

  • 对比:忠臣与乱臣的鲜明对比,突出忠诚的重要性。
  • 排比: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增强诗歌的气势。
  • 象征:通过历史事件象征忠诚与背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忠臣精神的追求与敬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文天祥通过回顾历史,警醒后人珍视忠诚与正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颜真卿:忠臣的象征,代表忠诚与勇气。
  • 渔阳:战争的象征,暗示动乱的开始。
  • 烟草:衰败与迷茫的象征,体现国家的无力感。
  • 长安:国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颜真卿在诗中是哪个地方的太守? A. 长安
    B. 平原
    C. 灵武
    D. 渔阳

  2. 诗中提到的安禄山是哪个朝代的叛贼? A. 唐
    B. 宋
    C. 明
    D. 清

  3. 诗歌最后提到“公死于今六百年”是指谁? A. 文天祥
    B. 颜真卿
    C. 羊祜
    D.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以壮阔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感情相结合,表现对历史的深思。
  • 《登高》:杜甫以个人境遇反映国家的动荡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平安》:两者都涉及历史与个人情感,但一个更显洒脱,一个则充满忠贞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选集,包含大量古诗词作品。
  • 《文天祥传》:详细记录文天祥的生平与业绩的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田家行 上李益庶子 采桑 赠王处士 园果 赠洪誓师 昭应官舍书事 题柱国寺 宿长安县后斋 送振武张尚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目字旁的字 细氓 牛字旁的字 白鲜 饱食暖衣 婉佞 卖弄玄虚 望尘不及 末大不掉 包含鹊的词语有哪些 陈欠 齿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友于兄弟 止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以色事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