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2:15
春怨 / 伊州歌
作者: 金昌绪 〔唐代〕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的怨恨,作者希望黄莺不要在枝头鸣叫,因为它的啼叫会惊醒我的梦,令我无法前往辽西。
“黄莺”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与春天的生机和爱情的美好相关联,寓意深厚。辽西则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着遥远的地方,反映出诗人对遥远爱情的思念和对梦境的渴望。
金昌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与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情感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以“黄莺”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同时又蕴含着深深的怨恨与思念。开篇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黄莺的啼叫让她想起远方的情人,进而使她的梦境被惊扰,无法安宁。通过“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叙述,诗人将思念之情与地理空间结合起来,辽西的遥远使得情感更加沉重和无奈。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却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唐诗的精炼与深邃。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对自然的敏感感知。
诗中“打起黄莺儿”指的是什么?
“不得到辽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黄莺象征着什么?
可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比较,都是表达对远方思念的情感,但白居易在叙述中更加强调音乐的抒情,而金昌绪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打起黄莺(yīng)儿,莫教枝上啼。莫:不。 啼时惊妾(qiè)梦,不得到辽西。 妾:女子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