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9:21
抚州呈韩子苍待制
一时翰墨颇横流,谁以斯文坐镇浮。 后学不虚称吏部,此生曾是识荆州。 相逢未改旧青眼,自笑无成今白头。 闻道少林新得髓,离言语次许参不。
在那个时代,文学艺术颇为繁荣,但谁能用这文雅来稳定浮躁的社会呢? 我这个后学之辈不敢虚称自己为吏部官员,但此生曾有幸认识像荆州这样的大人物。 我们相逢时,你对我依旧保持着旧日的友好态度,而我却自嘲自己一事无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听说少林寺最近有了新的领悟,不知在言语之外,我是否有机会参悟其中奥妙。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抚州时写给韩子苍的,韩子苍是当时的待制,即皇帝的侍从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几对当时文学艺术繁荣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少林寺新领悟的向往,希望能在言语之外有所参悟。
这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繁荣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躁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诗中“一时翰墨颇横流”一句,既展现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也隐含了对这种繁荣背后浮躁的批判。“后学不虚称吏部,此生曾是识荆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谦逊和对重要人物的敬仰。最后两句“闻道少林新得髓,离言语次许参不”则体现了作者对超越言语境界的向往,希望能在少林寺的新领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繁荣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躁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超越言语境界的向往,希望能在少林寺的新领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识荆州”典出何处? A. 《史记》 B. 《世说新语》 C. 《资治通鉴》 D. 《汉书》
诗中“青眼”指的是什么? A. 友好的态度 B. 敌对的态度 C. 冷漠的态度 D. 嫉妒的态度
诗中“少林新得髓”指的是什么? A. 少林寺的新建筑 B. 少林寺的新武术 C. 少林寺的新领悟 D. 少林寺的新僧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