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3:44
烧香七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琢瓷作鼎碧於水,
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
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
但令有香不见烟。
素馨忽开抹利拆,
低处龙麝和沉檀。
平生饱识山林味,
不柰此香殊斌媚。
呼儿急取烝木犀,
却作书生真富贲。
这首诗描绘了烧香的场景。作者描述了用瓷器制成的香炉在水中显得碧绿,用银子削成的香叶轻如纸张。香火燃烧均匀,没有喧哗之声,关上窗帘,外面的风也无法吹进来。诗人自点古龙涎香,只希望能有香气弥漫而不见烟雾。素馨花突然开放,低处的龙麝和沉香散发出独特的香气。作者一生品味过山林的气息,但却觉得这香气特别迷人。于是,他急忙叫儿子去取木犀香,想要让书生们感受到这种富贵的气息。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因其诗歌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著称。他晚年隐居,致力于写作与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生活逐渐富裕,文人雅士常常在闲暇时品香、作诗,表现出一种文化氛围。诗人通过对香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烧香七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烧香的雅趣与宁静的氛围。开头两句以“琢瓷作鼎”和“削银为叶”描绘了香具的精致和轻巧,突出了烧香所需的器具的艺术性。诗中提到的“火力匀”和“闭阁下帘”,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止,只有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古龙涎的香气和素馨花的开放,表现了诗人对香气的独特感受,强调了“无烟”的纯净。诗人对香的细腻品味与山林气息的熟悉,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雅致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两句“呼儿急取烝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香的热爱,也隐含了对文化品位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是对烧香的描写,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美的热爱,令人深思。
整首诗主要体现了对香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清雅、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气息的深刻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古龙涎”是一种什么?
A. 香料
B. 食物
C. 药材
D. 书籍
填空题:诗人希望在烧香时能“有香不见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闭阁下帘”意在营造安静的环境。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