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颂二十二首

《偈颂二十二首》

时间: 2025-05-03 21:39:47

诗句

时节循环四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

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

阿呵呵,识不识,明眼衲僧跳不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9:47

偈颂二十二首

作者: 释道生 〔宋代〕


原文展示:

时节循环四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
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
阿呵呵,识不识,明眼衲僧跳不出。

白话文翻译:

时节轮回到四月初一,大道上从未有过真正的得失。
昨夜在针眼里游动的小鱼,吞下了新昌的石佛。
啊呵呵,你知道吗?明眼的僧人根本就无法跳出这个圈子。

注释:

  • 时节:指四月,象征春天的轮回。
  • 大道:指宇宙的真理或佛教的教义。
  • 得失:在佛教中,得与失是相对的概念。
  • 针眼:比喻狭小的空间。
  • 鱼儿:可能象征生灵或灵性。
  • 新昌石佛:指的是新昌的佛像,象征着佛教的教义。
  • 明眼衲僧:指有智慧的僧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道生,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哲学,擅长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与佛理,风格清新脱俗,常用隐喻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社会对宗教的思考与探讨频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与真理的思考,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哲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的开头用时节的循环引出主题,暗示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无常。接着提到“大道何曾有得失”,这句话触及了佛教核心的理念:得失只是相对的,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表象。接下来的“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则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灵性与物质的冲突,鱼在狭小的空间中游动,暗示灵性在物质世界的局限。最后一句“明眼衲僧跳不出”,更是直接揭示了修行者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挣扎,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无奈,让人对人生的真谛有所思考。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充分展现了释道生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节循环四月一:讲述时间的流转,暗示生命的循环。
  2. 大道何曾有得失:提出哲学反思,得与失皆是虚幻。
  3. 夜来针眼鱼儿:描绘夜晚的静谧,暗示灵魂的探索。
  4. 吞却新昌石佛: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对佛教教义的质疑。
  5. 阿呵呵,识不识:用感叹词引出对话,形成一种亲切感。
  6. 明眼衲僧跳不出:总结,强调明智者对世俗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儿”与灵性联系,形成深刻的隐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感叹:使用“阿呵呵”引发思考,形成互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真理的追寻,表达出在物质与灵性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时节: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 针眼:代表狭隘的视野或局限。
  • 鱼儿:象征灵魂的自由与无拘束。
  • 石佛:代表信仰与教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道”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宇宙的真理
    • C. 个人的经历
    • D. 诗人的创作
  2. 诗中“明眼衲僧”指的是:

    • A. 无知的僧人
    • B. 有智慧的修行者
    • C. 普通人
    • D. 年轻的学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竹里馆》对比,王维同样探讨隐逸与自然,但更侧重于归隐的境界,而释道生则强调对生命真理的思索与超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佛教哲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道人归华阳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书事 寿星寺闻子规二首 石林 十月过凤山舟回入项王祠用前韵 浪淘沙 送水云归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手脚干净 往岁 附赘悬疣 飠字旁的字 包含速的成语 函枋 自我表现 望秋先零 日旰忘食 幾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云雁 没功夫 接灶 己字旁的字 包含灵的成语 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