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9:47
时节循环四月一,大道何曾有得失。
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
阿呵呵,识不识,明眼衲僧跳不出。
时节轮回到四月初一,大道上从未有过真正的得失。
昨夜在针眼里游动的小鱼,吞下了新昌的石佛。
啊呵呵,你知道吗?明眼的僧人根本就无法跳出这个圈子。
作者介绍:释道生,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哲学,擅长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与佛理,风格清新脱俗,常用隐喻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社会对宗教的思考与探讨频繁,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生命与真理的思考,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哲理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的开头用时节的循环引出主题,暗示自然的规律和人生的无常。接着提到“大道何曾有得失”,这句话触及了佛教核心的理念:得失只是相对的,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表象。接下来的“夜来针眼鱼儿,吞却新昌石佛”,则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灵性与物质的冲突,鱼在狭小的空间中游动,暗示灵性在物质世界的局限。最后一句“明眼衲僧跳不出”,更是直接揭示了修行者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挣扎,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无奈,让人对人生的真谛有所思考。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充分展现了释道生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真理的追寻,表达出在物质与灵性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超脱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大道”指的是什么?
诗中“明眼衲僧”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