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15
晚出郡城,往值夏谒胡端明,泛舟夜归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郡城至值夏,两日非宽程。
奔走岂五愿,诏书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归棹月已生。
问人水深浅,舟子喧未应。
水石代之对,淙然落难声。
危峰起夕苍,暗潭生夜清。
江转风飒至,病肩难隐棱。
添衣初嬾寻,忍寒良不能。
近城一二里,远岸三四灯。
望关恐早闭,驱舟秪迟行。
多情半环月,久矣将西倾。
欲落且小留,知我要入城。
月细光未多,大星助之明。
至舍心未稳,丽谯才一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出郡城后泛舟归来的情景。旅途虽短,但匆忙的节奏让人感到不适。出城时星光尚未消失,归舟时月光已然升起。诗人询问水深水浅,船夫却未作声。水流和石头彼此回响,伴随着潺潺的水声。高耸的山峰在夕阳下显得苍翠,幽暗的潭水在夜色中显得清凉。江风吹来,肩膀因劳累而难以忍受寒冷。临近城时,远处的灯火隐约可见,诗人担心关口会早早关闭,因此舟行得格外缓慢。月亮如半弯的钩子,似乎也在向西倾斜,诗人想要稍作停留,但心知已入城。月光虽微弱,明亮的星星却助其照亮归途。抵达住处时,心情仍未平静,听到楼阁时钟敲响一更。
作者介绍: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因其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夏季,杨万里在郡城出行,期间感受到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季的傍晚,诗人从郡城出发,泛舟归来,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感受。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开头部分,诗人表现出一种因公务繁忙而产生的疲惫感,反映了官场的压力和责任。随着舟行,诗人转而关注夜晚的景色,描绘出星月交辉、江风轻拂的美丽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中“多情半环月,久矣将西倾”一句,富有诗意,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对归宿的渴望。这种情感在整首诗中不断交织,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归属感的思索。而结尾部分“至舍心未稳,丽谯才一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现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归来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逐句解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间舟行的景象,从个人的旅行体验入手,反映出对时间流逝和归属感的思考。诗人在自然的美丽中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对归宿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奔走岂五愿”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水深浅的询问表现了什么?
诗的结尾提到“丽谯才一更”,这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旅途的体验与内心情感,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思乡之情的表达,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