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葛仙洞

《葛仙洞》

时间: 2025-05-04 02:07:13

诗句

九载功成驾鹤骈,空遗丹灶冷无烟。

衣冠昔日犹埋冢,鸡犬当时亦上天。

高步瑶池观日月,几经沧海变桑田。

可怜黄野归来晚,留与人间作地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13

原文展示:

九载功成驾鹤骈,空遗丹灶冷无烟。
衣冠昔日犹埋冢,鸡犬当时亦上天。
高步瑶池观日月,几经沧海变桑田。
可怜黄野归来晚,留与人间作地仙。

白话文翻译:

经过九年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乘鹤而去,留下的丹灶却冷冷清清,没有了烟火。
昔日我身着华丽衣冠的场景,如今只能埋葬在坟墓里;当时的鸡犬也都随着我一起升天。
我曾高步于瑶池,观赏日月的变迁,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可怜的是,我在黄土高原归来得太晚,只能留在人间,成为一个地仙。

注释:

  • 九载:指九年的时间。
  • 驾鹤:指乘坐仙鹤,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
  • 丹灶:指炼丹的炉灶,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道家思想。
  • 埋冢:指埋葬,暗指昔日的辉煌已经消逝。
  • 高步瑶池:瑶池是传说中的仙境,指代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 沧海变桑田:形容世事变化无常。
  • 黄野:指黄土高原,暗示归来晚的遗憾。
  • 地仙:指在世间的仙人,虽然失去超凡的境界,但仍然留在世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瑶池”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儿村的神仙居所,象征着长生久视的理想;“沧海变桑田”出自《庄子》,意指世事变化无常,人生如梦;“鸡犬”在古文中常代表家庭的日常生活与平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质朴,有着深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人生的反思之际,感受到功成名就后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曾经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葛仙洞》通过描绘作者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九载功成”引入,展现了作者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但紧接着的“空遗丹灶冷无烟”则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意味着虽然达成了目标,却留下了空虚的内心。接下来的“衣冠昔日犹埋冢”,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化,昔日的荣华富贵如今已化作尘埃。诗中“高步瑶池观日月”,则表现出诗人曾经追求的理想境界,令人向往,但“几经沧海变桑田”却突显了人生的不易与变幻无常。

结尾的“可怜黄野归来晚,留与人间作地仙”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悲哀,虽然可以留在人间,但已无法再回到那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以及在时光流逝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惋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载功成驾鹤骈:经过九年的努力,终于达成理想,乘鹤而去,象征着得到升华。
  2. 空遗丹灶冷无烟:留下的炼丹炉灶冷清无烟,意味着理想成就后的空虚。
  3. 衣冠昔日犹埋冢:曾经的华丽与尊贵如今已成追忆,暗示人生的无常。
  4. 鸡犬当时亦上天:当时的平凡生活也随着自己一同去往天界,反映出一种超脱。
  5. 高步瑶池观日月:意指曾经在理想的境界中欣赏天地的变化。
  6. 几经沧海变桑田:形容经过许多变化,感慨世事无常。
  7. 可怜黄野归来晚:表达对归来时机的惋惜。
  8. 留与人间作地仙:虽然未能飞升,但仍在世间游荡,成为地仙,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驾鹤”比喻成仙,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比。
  • 夸张:如“几经沧海变桑田”,强调时间的巨大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人生的追求与反思,通过诗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在时间长河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灶:象征理想与追求。
  • 瑶池:代表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 鸡犬:象征平凡的生活与人情。
  • 黄野:暗示归属与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载”是指多长时间?

    • A. 五年
    • B. 七年
    • C. 九年
    • D. 十年
  2. “沧海变桑田”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人生理想
    • B. 时间无常
    • C. 社会变迁
    • D. 自然景观
  3. “衣冠昔日犹埋冢”中的“埋冢”意指什么?

    • A. 生活繁荣
    • B. 荣华富贵已逝
    • C. 美好回忆
    • D. 未来希望

答案:

  1. C. 九年
  2. B. 时间无常
  3. B. 荣华富贵已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孙载的《葛仙洞》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反思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强调享乐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的哲学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安神考御容入景灵宫小臣获睹有感二首 岁暮书事十二首 株林 送毕公叔奉诏赴陕西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 其五 夜思 江南曲 漫成七首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离泗州冒大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通古斯 同字框的字 舌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史巫 忘忧物 师心而不蹈迹 浑然一体 阴德 不同流俗 恣妄 德高毁来 障塞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