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52
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
作者: 宋濂
我哀东海,而思之苦。
彼何人斯,猛噬如虎。
我不击之,我民之忧。
纵不我与,覆以我为仇。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
非血之呕,曷明心赤。
泱泱大风,沉沉寒泉。
舍旃舍旃,我尚何言。
我为东海而感到悲哀,心中所思之苦难以言表。
那是什么人呢,像猛虎般撕咬着我们。
我不去攻击他们,但我的人民却在忧虑之中。
即使他们不与我为敌,也会把我视作仇敌。
苍天虽高,但冤屈却有尽头。
不是血液的呕吐,又怎能明了我内心的赤诚?
滔滔大风,沉沉寒泉。
舍弃了这片土地,我又能说什么呢?
作者介绍:宋濂(1245年-1322年),元代文学家,曾任状元,后为明代文学的先驱之一,以诗文、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忧国忧民之情,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人民困苦之时,宋濂通过此诗表达对东海的哀伤,反映了对人民忧虑的深切关怀,揭示了社会的悲惨现状。
《琴操二首 其一 哀海东》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沉重情感的诗。诗中,宋濂以“哀东海”开篇,立刻引发读者的关注,东海不仅是地理的存在,更象征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诗人以“猛噬如虎”来形容敌对势力的残暴,生动地展现了外敌对国家的侵害。接下来,他反思自己不去攻击敌人,但却因人民的忧虑而感到痛苦,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无奈。
“苍天虽高,冤其有极”这一句折射出诗人对天意的无奈与对冤屈的思考,显示了他对正义的渴求和对历史命运的沉重感慨。最后的“舍旃舍旃,我尚何言”则表达了诗人在绝望中的沉默与无奈,似乎是对未来的无力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哀与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示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未来的无奈和沉重。
诗词测试:
诗中“猛噬如虎”指代什么?
“我民之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苍天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