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0:33
难谌惟帝,厥命孔赫。
鉴于九有,显相有德。
先宋九君,既南而微。
微不遂倾,世臣毗之。
世臣之家,鄮山之下。
岁时来归,旗节车马。
冯轼而趋,衮衣佩璜。
其绶伊何,将相之章。
雄城渠渠,黎庶如雨。
相臣戾止,耄倪咸喜。
岂无公侯,孰能后昆。
三相二王,国存与存。
谁其尸之,其德有始。
既受多祜,又有孙子。
钜海汤汤,朔风荒荒。
不沦于危,不显其光。
孰云菑播,而不有穫。
天将昌之,嘉徵允灼。
崇堂有庭,其左有槐。
匪植而生,惟德是培。
天实培之,或戕于人。
人力虽劳,其能胜天。
南园膴膴,有萌期蘖。
其本如达,靡有摧害。
始轧而卑,忽拔而穹。
其兆斯何,宜卿宜公。
明明天子,俊乂是使。
矧兹世家,王公之嗣。
嗟尔君子,天休汝膺。
何以占之,灵槐在庭。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0:33
作者: 宋濂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难谌惟帝,厥命孔赫。
鉴于九有,显相有德。
先宋九君,既南而微。
微不遂倾,世臣毗之。
世臣之家,鄮山之下。
岁时来归,旗节车马。
冯轼而趋,衮衣佩璜。
其绶伊何,将相之章。
雄城渠渠,黎庶如雨。
相臣戾止,耄倪咸喜。
岂无公侯,孰能后昆。
三相二王,国存与存。
谁其尸之,其德有始。
既受多祜,又有孙子。
钜海汤汤,朔风荒荒。
不沦于危,不显其光。
孰云菑播,而不有穫。
天将昌之,嘉徵允灼。
崇堂有庭,其左有槐。
匪植而生,惟德是培。
天实培之,或戕于人。
人力虽劳,其能胜天。
南园膴膴,有萌期蘖。
其本如达,靡有摧害。
始轧而卑,忽拔而穹。
其兆斯何,宜卿宜公。
明明天子,俊乂是使。
矧兹世家,王公之嗣。
嗟尔君子,天休汝膺。
何以占之,灵槐在庭。
这首诗表达了对帝王命令的遵从和对德行的推崇。提到孔子的教诲,强调了应当以德治国。诗中回忆先朝的君主,讲述了他们的功绩和臣子们的忠诚。诗人描绘了世族的辉煌和对后代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关心。通过描写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反映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家,诗人。他在元末明初的历史变迁中,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倡导文人治国,提倡以德治国的思想。
创作背景: 诗歌成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及对德行的推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政治理想的渴望。
《灵槐诗》描绘了一个以德为先、强调道义的理想政治景象。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寄托。开头部分强调了君主的命令与德行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那些贤能之士的敬仰。在描写中,诗人用“灵槐”作为象征,暗示着理想的政治和道德根基。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更多逐句解析可以继续扩展)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在于强调德行的重要性,以德治国是长治久安的根本,表达人们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灵槐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冯轼”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