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0:25
挽林天和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
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
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
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这首诗表达了对林天和的怀念与惋惜。诗人叹息自己在春天守护着乡土,却未能如愿归来;即使年老,也不应空口告诉别人。若是早知人生短暂,何必再计较成败?在此筑室可以遮挡风雨,耕田则能解决饥饿。闭门不出,何必后悔曾经的吝啬,窗下整理衣衫,似乎是在清理过去的心绪。
“筑室聊遮雨”可理解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类似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思想。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林天和去世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刻认识。
《挽林天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挽歌,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首句“叹息宜春守”,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春天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美好,然而人却不能永驻此时。接着“抽簪未乱归”,暗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希望归隐,又难以割舍世俗的牵绊。第三句“不应徒告老”,流露出诗人对年老的无奈与反思,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而不是空谈岁月的流逝。
诗的后半部分“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虽然有风雨,但仍要自给自足,努力生活。最后的“杜门何悔吝”,表示诗人对过往的沉思,闭门谢客,或许是对生活的一种自我保护,也可能是对人生选择的后悔与反思。整首诗情感深邃,情景交融,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传递了一种在世俗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抽簪未乱归”意指?
A. 放下束缚
B. 返回故乡
C. 失去理智
D. 归隐山林
“筑室聊遮雨”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隐居的生活
C. 友谊的珍贵
D. 年龄的增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张元干的诗更为感伤,强调了对友人的怀念,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宁静。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