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林天和

《挽林天和》

时间: 2025-05-07 23:20:25

诗句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

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

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

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0:25

原文展示:

挽林天和
叹息宜春守,抽簪未乱归。
不应徒告老,要是久知几。
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
杜门何悔吝,牖下敛朝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林天和的怀念与惋惜。诗人叹息自己在春天守护着乡土,却未能如愿归来;即使年老,也不应空口告诉别人。若是早知人生短暂,何必再计较成败?在此筑室可以遮挡风雨,耕田则能解决饥饿。闭门不出,何必后悔曾经的吝啬,窗下整理衣衫,似乎是在清理过去的心绪。

注释:

  • 宜春守:指在春天的时节守护某种事物,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抽簪:指的是将发簪取下,象征着放下世俗的束缚。
  • 徒告老:空口告知自己年老,没有实际的成果。
  • 筑室:建造房屋,象征着安居乐业。
  • 杜门:闭门不出,象征隐居或不愿与外界交往。

典故解析:

“筑室聊遮雨”可理解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类似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林天和去世之际,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挽林天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挽歌,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首句“叹息宜春守”,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春天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美好,然而人却不能永驻此时。接着“抽簪未乱归”,暗示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希望归隐,又难以割舍世俗的牵绊。第三句“不应徒告老”,流露出诗人对年老的无奈与反思,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而不是空谈岁月的流逝。

诗的后半部分“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虽然有风雨,但仍要自给自足,努力生活。最后的“杜门何悔吝”,表示诗人对过往的沉思,闭门谢客,或许是对生活的一种自我保护,也可能是对人生选择的后悔与反思。整首诗情感深邃,情景交融,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叹息宜春守:感叹在春天守护着某种美好。
    • 抽簪未乱归:放下世俗的束缚,却难以归来。
    • 不应徒告老:年老时不应仅仅感叹。
    • 要是久知几:若早知人生短暂,何必计较。
    • 筑室聊遮雨:在此建屋以避风雨。
    • 耘田止疗饥:耕作以填饱肚子。
    • 杜门何悔吝:闭门不出,是否后悔。
    • 牖下敛朝衣:窗下整理衣衫,整理思绪。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筑室聊遮雨,耘田止疗饥”,构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将生活比作风雨,暗示人生的不易。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传递了一种在世俗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房屋:隐喻归属与安全感。
  • 田地:代表生存与劳动的意义。
  • 杜门:象征隐逸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抽簪未乱归”意指? A. 放下束缚
    B. 返回故乡
    C. 失去理智
    D. 归隐山林

  2. “筑室聊遮雨”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困境
    B. 隐居的生活
    C. 友谊的珍贵
    D. 年龄的增长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作品相比,张元干的诗更为感伤,强调了对友人的怀念,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宁静。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与他的诗》

相关查询

次韵答秦小岘观察赠别并以别谢蕴山方伯 吴子夜四时懊歌 其六 雪夜曾缮部邀饮迟吴侍御黎秘书不至即席赋长句得孤字 定襄伯郭登 次江文韵 其四 寄友人郭房陵 其一 兰氏自然斋 闲居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赠王弘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筹莫展 豆觞之会 风字旁的字 霜照 传结尾的成语 镸字旁的字 燎发摧枯 力不从心 皮字旁的字 暴风雪 包含摘的成语 反犬旁的字 朱鲤 包含帮的成语 以逸待劳 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稠糊 丨字旁的字 康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