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43
病中作
——陆游
浮世寄酣枕,劳生居漏船。
已悲身老大,更著病沈绵。
亲旧动千里,欢娱无百年。
床头周易在,端拟绝韦编。
在浮世中,我寄情于酣睡的枕头,忙碌的生活就像在漏水的船上。
我已经为自己老去而感到忧伤,更加深受病痛的折磨。
亲朋好友远在千里之外,欢乐的时光却无法长久。
床头放着《周易》,我打算像古人一样断绝韦编,专心于读书。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他生于南宋初年,经历了宋朝的衰落与金朝的侵略,心系国事,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陆游一生创作丰富,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情怀和悲切的个人经历为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病中作》创作于晚年,陆游正值多病之时,身心俱疲,情绪低落。此时,诗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深刻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诗中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病中作》是陆游晚年的一首感怀诗,诗中从个人感受出发,抒发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全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因病痛而感到的无奈与悲伤,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知识的追求与安慰。
诗的开头“浮世寄酣枕,劳生居漏船”以生动的意象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现实的逃避。这里的“漏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暗示着生活的不稳定与苦涩。接着,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衰老和病痛的忧虑:“已悲身老大,更著病沈绵”,展现出一种无力感。
在诗的结尾,尽管诗人面对病痛与孤独,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床头周易在,端拟绝韦编”,表现出他的坚韧与执着。陆游用《周易》作为象征,显示了他在病中仍然不放弃对智慧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浮世寄酣枕”与“劳生居漏船”的对比,突显生活的无常和个人的脆弱。同时,意象的运用也非常精妙,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可以总结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尽管身处病痛与孤独中,陆游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智慧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知识的追求。
《病中作》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周易”代表了什么?
诗中“欢娱无百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1-B,2-B,3-B
可以将陆游的《病中作》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感悟与思考。陆游专注于个人的病痛和对知识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以上是对陆游《病中作》的全面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