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51
读史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男子胸中正要奇,
立京能立太平基。
君王玉钺无穷恨,
千载茫茫谁复知?
白话文翻译:
这位男子心中正想有所作为,
如果能够在京城立下太平的基础。
然而君王的权杖带来的却是无尽的怨恨,
千年之后,谁还能知道这些呢?
注释:
- 男子:指有志之士或英雄豪杰。
- 胸中正要奇:胸怀壮志,想要成就伟业。
- 立京:在京城建立事业或政治基础。
- 太平基:指安定太平的基础。
- 玉钺:象征君主的权力与威严。
- 无穷恨:无尽的怨恨与悲哀。
- 千载茫茫:千年之后的模糊不清。
典故解析:
- 京城:指的是古代的都城,如宋代的汴京。
- 玉钺: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统治。
- 诗中提到的“千载茫茫”表明历史的不可知性,反映了陆游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人中少数没有被朝廷重用的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国势日衰,陆游心中充满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和人民苦难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在《读史》中,陆游以一位志士的视角,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诗的开头提到“男子胸中正要奇”,展示了一个有志之士的雄心壮志。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即便有志向,立足于京城,但君王的权杖却带来无尽的怨恨,这表明权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千载茫茫谁复知”,更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苍茫与无情,许多事情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留下的只有失落与无奈。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的沉重,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历史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男子胸中正要奇”:表现出有志之士的豪情壮志,渴望成就伟业。
- “立京能立太平基”:指希望在京城建立安定的基础,显示出对国家的关怀。
- “君王玉钺无穷恨”:指君主的权力带来的无尽怨恨,暗示对统治者的不满。
- “千载茫茫谁复知”:历史的无情,令人感叹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立京”与“太平基”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玉钺象征君权,承载着权力的悲哀与历史的无情。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历史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无情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男子:象征有志之士,渴望改变现状的人。
- 玉钺:象征权力与统治,反映对君主的批判。
- 千载茫茫:表现历史的不可知,强调对过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男子”指代的是:
A. 君主
B. 有志之士
C. 普通百姓
答案:B
-
“玉钺无穷恨”中的“玉钺”象征:
A. 财富
B. 权力
C. 知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千载茫茫”是指:
A. 未来的希望
B. 历史的无情
C. 当下的繁荣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毛泽东)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陆游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现实苦难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